硬骨頭留給了坎昆
會場外中美隔空叫板,會場內談判進程一度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在美國、歐盟以及中國的“三角僵局”下,兩個月后的坎昆會議前景黯淡。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坎昆會議之前的最后一次正式談判——天津談判——始終籠罩在一層陰影中:會場外中美隔空叫板,會場內談判進程停滯不前。在美國、歐盟以及中國的“三角僵局”下,兩個月后的坎昆會議前景黯淡。
天津氣候談判出現倒退,這預示著兩個月后的坎昆會議前景黯淡。 (CFP/圖)
10月8日,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天津會議結束前一天,在遠離天津會場的美國,美國氣候變化特使托德·斯特恩上演了一次“隔空喊話”。在美國密執安大學法學院的一場演說中,斯特恩指出“中國正在忽視《哥本哈根協議》,中國官員的態度似乎表明這個協議根本不存在一樣”。
當這番話傳回正在膠著的天津談判會場之時,斯特恩的“點名批評”令會場內中美兩國的爭執迅速升級。
“我非常認真地學習了托德·斯特恩的演講,也許斯特恩先生是對的,中方并沒有按照美方所理解的對于《哥本哈根協議》的解釋,來落實《哥本哈根協議》。”中國代表團團長蘇偉在隨后一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對于美國的指責作出強硬回擊——“我想他的演講是對《哥本哈根協議》的政治共識作出了曲解”。
就在中美的隔空對峙中,天津會議在10月9日劃上了句號。
天津會議是11月即將在墨西哥坎昆召開的聯合國第16次締約方大會前的最后一次正式談判會議。然而,談判始終籠罩在一層陰影中——會場外中美隔空叫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