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材被指篡改原著毒比“三聚氰胺”“愛迪生救媽媽”等課文純屬虛構
空洞的說教、隨意的“改編”、模凌兩可的事實、甚至杜撰一個個“名人故事”,這樣的課文在時下通用的小學語文教科書里時有出現。
中小學語文教材成了眾矢之的?繼今年9月,中學語文教材中的“魯迅大撤退”現象成了網絡熱點話題后,《收獲》雜志社副編審葉開在其個人博客上炮轟上海小學語文課本惡意篡改和剽竊他人文章,最近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一書也將矛頭對準了小學語文教材。
在葉開的網易博客上可以看到,今年10月份,葉開在博客上先后寫了《上海小學語文教材惡意篡改安徒生童話》、《上海小學語文教材剽竊篡改作家王安憶的文章》、《小學語文教材篡改巴金名作》等文章指責小學語文教材存在篡改、剽竊、不尊重原文作者等問題。
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級第一學期語文課本中的一篇課文《一顆小豌豆》為例,葉開指出,這篇課文改編自安徒生的原著《一個豆莢的五粒豆》,卻在課本頁腳注:“本文作者為丹麥的安徒生”,而沒有指出教材是經過改編的。
葉開稱,原著幾乎每一段都遭到了篡改。
原著的開頭是:“有一個豆莢,里面有五粒豌豆。它們都是綠的,因此它們就以為整個世界都是綠的。事實也正是這樣!豆莢在生長,豆粒也在生長。它們按照它們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太陽在外邊照著,把豆莢曬得暖洋洋的;雨把它洗得透明。這兒是既溫暖,又舒適;白天有亮,晚間黑暗,這本是必然的規律。豌豆粒坐在那兒越長越大,同時也越變得沉思起來,因為它們多少得做點事情呀”。
編寫者的開頭是:“有一個豌豆莢,綠瑩瑩的,好像一間綠色的小房子,里面住著五顆豌豆,也是綠瑩瑩的。它們一排兒坐著,誰也不跑來跑去。時間一天天過去,豌豆莢慢慢地變黃了,豌豆也慢慢地變黃了,它們長大了,長得結實了”。
葉開認為,原文把5顆豌豆不同的生活經歷都寫出來了,并不特別譴責、嘲笑、貶低其他豌豆的一生,改寫后的課文則只寫了那顆“一生奉獻給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