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作品有什么好講的”——曹禺的戲劇與時代
責任編輯:平客 實習生 趙大偉
2006年,張藝謀執導根據曹禺劇作《雷雨》改編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周潤發扮演的大王、鞏俐扮演的王后、周杰倫扮演的元杰,人物原型分別是周樸園、繁漪、魯大海。 (CFP/圖)
改革開放后,中國人對曹禺劇作的記憶復蘇,以1985年上映的電影《日出》最為突出,方舒扮演的陳白露讓這位舊中國的“交際花”家喻戶曉。 (《日出》截圖/圖)
2006年4月及2010年9月,北京人藝復排《北京人》,由李六乙執導。1957年、1987年,北京人藝曾兩次上演這部劇作。在新版中,觀眾看不到傳統的“三面墻”式寫實布景,取而代之的是布景全部覆蓋于一層特殊的白紙之下。 (CFP/圖)
最近,中央戲劇學院的退休教授晏學在寫曹禺劇作中的“人物論”。寫到她最喜歡的人物——《北京人》里的長子文清,晏學卻久久不能落筆。
1953年,23歲的晏學從二野的文工團考入中央戲劇學院。1957年,導師被劃成右派,原本的學習計劃中斷,晏學留校任教?!按筌S進”開始,“厚今薄古”成為時代主旋律,必須講“當代作品”。
“當代作品有什么好講的”,但是必須講,晏學決定打擦邊球,“郭(沫若)田(漢)曹(禺)夏(衍)老(舍)”還活著,當然算當代作家。郭沫若作品講《屈原》,田漢的講《關漢卿》,老舍的講《茶館》,曹禺的講《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第一堂課從《雷雨》講起。
初為人師,晏學非常用功。為了解周樸園,她研讀洋務運動的歷史、買辦的歷史,德國近現代歷史——因為周樸園是留德回來的。別人囫圇吞掉的細節,對她來說都是清晰的時空坐標:“《雷雨》的故事發生在天津。臺詞寫了:周萍說,他要到內地走走,可見周家在沿海;而且這個地方離濟南八百里,又是省政府所在——以前,天津是河北的省會……”
學生們都說,聽晏老師講《雷雨》,比看《雷雨》還享受,但他們從沒看過老師的講義,四個系合上的大課,一講半天,晏老師手里就幾張卡片?!拔母铩北弧皰叩爻鲩T”,晏學一家的隨身之物只有幾床棉被、一個床板,門上的封條讓剩下的一切歸零:晏學十年的講義、她放在銀器盒子里的紀念物:畢業證、結婚證、子女出生證明……晏學發誓:從此以后,不寫一個字。
在北京、上海、香港、天津、潛江(曹禺故鄉)熱鬧慶祝曹禺誕辰百年的日子里,八十歲的晏學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她堅持只談作品。
沒有魯大海就不是那個時代
1933年的暑假,在清華圖書館二樓的閱覽室,曹禺寫《雷雨》,與之初戀的鄭秀在一邊讀書,累了,兩人就走到圖書館外的草坪上,仰看白云蒼狗。
父親官場失意,一腔慈愛,一腔牢騷,喜怒無常;家像墳墓一樣悄無聲息,鴉片的氤氳終日不散;公館的墻外就是棄兒和乞丐徹夜的凄涼叫聲;哥哥與父親的仇恨簡直不共戴天;一個同學愛上了他自己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