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災

美國罵,日本急,韓國怕,匯率戰一觸即發蒜你狠,姜你軍,油它去,按下葫蘆起來瓢。

責任編輯:肖華 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編者按:這一天,早已被許多經濟學家預言。

他們中最廣為人知的是曾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蒙代爾,他提出了一個著名的 “不可能三角形”——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穩定與獨立的貨幣政策,經過他的模型推演,永遠不可能兼得。

在全球化越來越多地帶來了資本流動的現實背景下,當中國選擇了要對每一美元能換多少人民幣保持控制力,那么剩下的結果就是央行不斷地印鈔票將天量的外匯儲備換成人民幣。

這些粘稠的人民幣堆積在經濟之中,它不是粘上房子,就是股票,甚至是大蒜、生姜。它粘在哪里,就讓哪里的價格開始呼呼上漲。

類似情形在二十余年前的日本亦曾出現,結果是十余年低迷。

中國正站在同樣的關口。本期“中國經濟三角形之災”專題,呈現了中國宏觀政策的兩難之困,和中國版的貨幣的禍害;并邀請了親身經歷從 “廣場協議”至泡沫破滅那段時期的兩位日本有關官員,講述當年那段歷史并提出他們的反思,以供中國借鑒。

美國罵,日本急,韓國怕,匯率戰一觸即發蒜你狠,姜你軍,油它去,按下葫蘆起來瓢。

美元一路走低,日本等國不得不出手干預本國匯率,巴西財長警告說全球將陷入貨幣戰爭。 (CFP/圖)

兩害相權取其輕,中國終于選擇了加息。

10月19日晚7點,央行宣布次日起加息25個基點。這是金融危機后,三年來首次上調利率。

這個時間點出乎意料。各金融機構的經濟學家們普遍猜測,這是因為周四將要公布9月的經濟數據,而其中反映通脹水平的指標CPI可能上漲得很快,讓決策層擔心之下,下手降溫。

在此之前,中國經濟已經深陷于一幅兩難圖景:

國門之外,是一場全球貨幣之戰。

這場真實的貨幣戰爭席卷全球的主要國家,澳元兌美元沖上27年來的峰值,日元兌美元沖上15年的最高點,而在最重要的一個戰場——中國,本月人民幣兌美元已經沖上2005年匯改以來的新高,但美國依然不滿意,再度攪起了一波對中國操縱匯率的強烈質疑,逼迫人民幣大幅升值。

國門之內,經濟增長還在恢復之中,而堆積的貨幣卻已開始四處漫游,即使樓市被輪番出臺的新政死死摁住,棉花、白糖、食用油等基本消費品也開始不斷上漲。

這樣的圖景讓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為難已久。

經濟學家黃益平這樣描述目前的兩難并推測由此帶來的結果:“匯率不敢動,怕影響出口增長。利率不敢動,怕增加升值的壓力。流動性越來越泛濫,最后把資產泡沫吹得越來越大,直到難以為繼。”

玻璃杯當水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wangqian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