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限購令發布之后:搶房潮退了,但購樓熱情未退
13個城市限購令一出,讓人們恍惚間又回到了短缺時代。樓市投資雖被政策暫時抑制,但投資行為并不會因此停止。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杜蕾
13個城市限購令一出,讓人們恍惚間又回到了短缺時代。購房者狂熱地搶搭政策末班車,或是帶著錢四處流竄。通脹的壓力,使得樓市投資雖被政策暫時抑制,但投資行為并不會因此停止。
(CFP/圖)
到處都在排隊
10月17日上午,湖南長沙的“凱富漫城”在一酒店開盤。交了一萬元定金的客戶之前得到的價格是3300—3500元/平方米,但他們在徹夜排隊后卻發現,實際房價比原來的上限還高了100元左右;而且只進了十幾個人,房子就少了一百多套。集體憤怒瞬間被點燃,兩個售樓處被砸。
此時距離新一輪樓市調控政策出臺僅兩周,從京滬廣深到福州、三亞、溫州,中國已有13個城市出臺了“限購令”,它們最大的共同點是房價過萬。但發生砸售樓處事件的長沙還遠未達此標準。
在積極“站隊”出臺地方版調控細則的一線或高房價城市里,購房者最近也免不了要去排隊,只不過從“售樓處”轉戰到了“房管局”。
進一步限制購房需求,是2010年樓市調控第二波的最核心思想。9月29日晚七點,通過新聞聯播,人們知道新的調控政策又來了,其中第一條就是要求房價過高地區“限制居民購房套數”。
深圳市反應最快,第二天就出臺了地方細則,而且更激進地限制了存量房套數。截止到10月19日,11個城市紛紛跟進;多數緊跟中央,限制新增的購房套數,少數如南京和福州,學習了深圳榜樣,干脆從存量入手限制。
一戶兩套、或者頂多再讓你買一套,恍然間重回“糧票”時代。在年長一些的人的記憶中,“糧票”伴隨的就是短缺和排隊。果不其然,經濟學的常識,再一次反映在本輪樓市調控上,在一些城市的地方版“限購令”出臺前后,反而形成了一小波成交高峰。
由于深圳“限購令”出臺,凡“十一”之前未過戶的,銀行均要求購房者補交房地產查檔證明。深圳購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wangq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