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官員們講政治
一位干部趁上廁所的間隙,向于建嶸表示理想不能與現實接軌的矛盾:“你太偉大了,敢堅持用自己的眼睛看問題,也不怕被人陷害,你是學者,我是個小官我怕?!?/blockquote>責任編輯:王剛
一位干部趁上廁所的間隙,向于建嶸表示理想不能與現實接軌的矛盾:“你太偉大了,敢堅持用自己的眼睛看問題,也不怕被人陷害,你是學者,我是個小官我怕。”
于建嶸:“你們如果這樣把信訪公民拘留、勞教、判刑,會有報應的!”公安局長中有人站起來鼓掌。
于建嶸會習慣性地以“我農民”、“我們老百姓”自居,然后食指指著臺下說,“你們這些當官的”。 (向春/圖)
換了頭些年,于建嶸說什么也不情愿給領導干部們講課。身為社科院農村問題的專家,他和許多同事一樣,覺得效果不佳。倒不如埋頭做他的學問,多走訪幾個鄉村,多接待幾個上訪的兄弟姐妹來得實在。
態度的一百八十度大拐彎,是在2009年某次中央黨校的課堂上。那次課程安排純屬偶然,圍繞“社會穩定與公共安全”的宏大命題。當面對幾十名省部級高官,一樁樁擺出楊佳、鄧玉嬌、甕安、石首和上訪村的時候,于建嶸感到聽眾的情緒明顯不一樣了。下課了,高官們呼啦一圈圍上來,爭論洶洶。
又一次,浦東干部學院請于建嶸給基層干部講課。事關群體性事件、拆遷和信訪一票否決,六十多個縣委書記顯然更有切膚之痛,中途3次全體起立鼓掌,這自發而持久的掌聲讓浦東干部學院的老師也驚訝了。
過去,于建嶸常常得到“喜歡到處亂講話”、“腦子里少根筋”的評語。
2004年起,他主張弱化乃至撤銷信訪制度,他在調查報告里說,在當時“信訪形勢一片大好”的輿論中說,當著國家信訪局的面更是說。此后,他沉寂了好幾年。
孤獨了許多年,終于,這位用腳行走的草根學者意識到,在學界逍遙的唇槍舌劍之外,原來整日跟老百姓打交道的干部們才是最積極的學生。
于是現在于建嶸整日飛來飛去,2010年10月14日飛太原,15日飛北京,19日飛廣州,21日飛杭州,專門給官員講課,忙得陀螺一樣團團轉。
講臺上的于建嶸依然“軸”得厲害。他會習慣性地以“我農民”、“我們老百姓”自居,然后食指指著臺下說,“你們這些當官的”。
盡管被罵得很慘,“學生們”也不惱,反倒是歡迎“能說真話”的于老師,甚至會“連上廁所都不舍得去”。課堂上,他們有時笑,也嘆氣,有時掉眼淚,還有時候激動得一拍桌子、說改革就改革了。
“這些問題,黨委開會也經常討論”
一位干部趁上廁所的間隙,向于建嶸表示理想不能與現實接軌的矛盾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