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機“擦”了一下北約的邊
2010年土耳其“安納托利亞之鷹”軍演,讓中國戰機與北約戰機得以比翼藍天,給了中國空軍一個嘗試北約“風味”訓練的機會。
責任編輯:史哲
2010年土耳其“安納托利亞之鷹”軍演,讓中國戰機與北約戰機得以比翼藍天,給了中國空軍一個嘗試北約“風味”訓練的機會
(向春/圖)
中國空軍4架蘇-27戰機,遠赴土耳其參加與土空軍的聯合訓練——
如果不是美國不厭其煩地不斷向土耳其軍方查詢,2010年9月中國空軍參加“安納托利亞之鷹”演練,“第一次”與北約成員國親密接觸的消息,或許就會悄然淡出公眾的視野。
毫無疑問,中國空軍首次與北約成員國之間舉行的演習,意義不亞于中國海軍遠赴索馬里護航。中國軍方顯然不愿意把這次影響的氣泡吹大,但飛越南亞、中亞,跨越三國的長途飛行,讓人們的思想走得更遠。
對中國而言,中西方戰術交流和“聯合訓練”,是有效提高遠程作戰能力之舉,面對來之不易的機會,自然萬分珍惜;對土耳其而言,與北約之外的國家如此形式的交流也不常見,事涉多方,需要萬分謹慎。據說,中土兩國對此次空軍聯訓有協議在先,兩國官方不作公開報道。
兩國軍方的低調,也讓“中國空軍與土耳其空軍進行空戰演練時遭遇慘敗”的傳聞甚囂塵上。記者向中國空軍有關部門求證,被告知:這是一個可笑的謠傳。此間傳說的中土軍演0∶8也好,8∶0也罷,至今,雙方也如約不置一評。
空軍不能“窩”在本土防守
有外電披露,“中國空軍戰機‘成功飛到了土耳其’,土耳其空軍高層表示驚嘆”。
美軍早已把世界置于它那雙碩大的機翼陰影下,中國空軍也在努力追趕著現代戰爭發展的印跡。遠程投送和到達能力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參演的蘇-27型戰機最大航程3500公里,飛往安納托利亞的航線劃出了一個巨大的“勺”型軌跡,穿越了巴基斯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