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之聲:去南極是環保行動嗎?
南極,是人類在地球上最后的一塊避難所。無論是地理的廣還是資源的豐富,南極都是無法比擬的。
這是我頗為欣賞并有共鳴的一段話:
然而,這種思維的角度并不能真正觸發人類的自我反省。只有當人類整體性地從南極堪憂的命運里解讀出來自身未來悲劇的痕跡,并從而認真地反思、悔恨和救贖的時候,南極才可以真正地被稱為人類最后的一塊避難所和永恒的福祉。
早在兩年以前我便有機會前往南極,我當時的態度都是不置可否。心動過,但未行動,因為有一個疑慮縈繞在我心頭:我們現時社會一直在強調環保概念,特別是有一個觀點是加強對南北極的保護,外人踏足其上,不是在破壞她嗎?
經過兩年的觀察,我從多種途徑獲得了大量的有效信息,這些都表明赴南極旅游不存在較大的風險;特別是挪威的海達路德郵輪新下水的極地探險郵輪“前進號MS FRAM ”以其卓越的性能,保證了南極旅行的安全度。而且也已經有大型的國際保險公司出了新的險種,南極作為特別旅游目的地被涵蓋。
更為重要的是,我想明白了這件事。
赴南極旅行,登陸純凈的南極大陸,雖然對南極特定區域有個體性的破壞,但這一行動所能帶來的長遠的社會效益更大。
我們不僅要保護地球上最后一塊純凈之地,更重要的是保護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水源、動物、植物等。
如果通過南極環保行動,讓我們參與其中的每一位社會精英分子都有更深的心靈震撼、精神觸動;待回到現實生活,便以推廣環保為己責己任,自覺成為環保事業的推動者,從自身、從朋友親屬圈子、從自己企業、從社區等基本的社會單元開始,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那么這一行動的意義便擴大幾倍。
我們能做的事情很多,節省一張紙、節約一滴水、少扔一點垃圾、輕踩一腳油門、……
南極的臭氧層不是在南極保護的,而是要通過全球化的行動;南極的動物保護,也要通過五大洲有識之士的切實行動;見到了南極冰川加快的融化,觸目驚心之時,關切地球變暖現象,少開一小時空調就不必經過思想斗爭。
通過一次旅行,完成一次心靈之旅,改變從今天開始,改變從個自的細節做起。
改變不了他人,至少可以改變自己。
因為大多數團員都是社會中堅分子,相信通過他們已經樹立的影響力、執行力,行動將更有力量。
況且,我們所知,通過堅持不懈的行程,游客在南極登陸地區的某種程度的破壞(如踩踏冰雪、驚嚇動物、遺棄生活垃圾等)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恢復;絕大多數的游客在登陸觀光時都非常的自覺,內心充滿著對南極的尊重,對地球母親的尊重。
“從南極不帶走任何東西,除了照片和美好的記憶”,我希望我們是懷著對建設更美麗的地球、擁有更美好的生活之理想離開地極。
環保植入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真正行動起來。
我以拙劣的技術拍了些照片,或者一些稱之為照片的東西,請老師做了簡單的技術處理,便面目大為改觀。
那么,對于環保事業的簡單呼吁,經由企業家等人士的切實努力,也會讓更多人行動起來,效果加倍。
圖片說明... (向/圖)
圖片說明... (向/圖)
圖片說明... (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