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制資本,以和平方式改造社會
只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穩步改革,老百姓不會鬧事,因為他們之間的矛盾可以通過選舉符合自己利益、代表自己利益的人進入國家機構來解決。
責任編輯:戴志勇
瑞典成功的經驗,就是把工人階級組織起來。
勞動人民高度組織,哪個政治力量還可以橫行霸道、欺壓百姓?
只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穩步改革,老百姓不會鬧事,因為他們之間的矛盾可以通過選舉符合自己利益、代表自己利益的人進入國家機構來解決。
老畫新作:農民工學馬列著作 (向春/圖)
1981年5月,我曾陪同習仲勛在瑞典參觀。我研究瑞典社民黨,就是從那次訪問開始的。當時使館派我為代表團當翻譯,陪習老參觀了一個現代化農場。農場主原來是貴族,有一千公頃的土地、兩千公頃森林,但他手上全是老繭子。為什么一個貴族像個老農民?
原來,過去他家里雇了很多長工仆人。社民黨上臺實行改革后,他要為工人們支付高工資,還要交社會保險,而且每年談判還可能增加,他承受不了,只好把大部分人都解雇了,只留兩個工人,忙時自己一起干活。他還喂了1000頭豬,全靠機器。宮殿一樣的大房子,就靠他夫人打理,忙不過來才請小時工。封建地主就這樣改造成了現代企業家。
習老和這位貴族企業家談起歷史變遷和農場管理,笑說,“這地方真漂亮,我退休后真想到這里養老。”
我們還參觀了一個工人家庭。他是托兒所的保育員,33歲的單身漢住個65平米的一室一廳,外加廚房和衛生間。沙發、地毯、彩電、冰箱、電爐、烤箱應有盡有。那個居民區共3000人,卻有1400多套房子,從托兒所、九年制小學,到青少年活動中心、退休者之家、游泳館、體育館、足球場、圖書館、超市、醫院,設備齊全。住房寬敞、便利。房租不低,但很多人都有補貼。因為政府規定了住房標準,除客廳外,平均一間房子住的人不超過1.5個,達不到這個水平的,由政府提供幫助。
其福利水平之高,讓大家非常吃驚。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外交部的人住什么房子呢?很多人從國外回來,擠在招待所大廳里,用木板隔起來,幾十個人,男的女的分開住。國家干部都這樣,其他人可想而知。當時冰箱、彩電、地毯即使在國內高干家庭也不多見。
看到醫院里住的全是白發蒼蒼的老人,習老詢問他們以前的工作,當得知沒有一個是前政府高官后,他感嘆說:“真不簡單!”習老很有感觸地對我說,你會瑞典文,該好好研究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