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國經濟上行的硬傷
中國每年有數百萬大學畢業生,但中國教育系統培養出的合格工程師數量太少。麥肯錫2005年的一份報告的結論是:只有10%的大學畢業生應聘者夠格在跨國公司工作。
責任編輯:史哲
教育:中國經濟上行的硬傷
◆英國《金融時報》,10月25日,喬希·諾布爾
樂觀者和悲觀者都喜歡把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與今天的中國進行比較。樂觀者表示,這一對比為中國提供了一條通向現代高科技經濟未來的坦途。近日,MF Global的尼古拉斯·史密斯發表的一份報告認為,上世紀60年代日本的狀況遠遠好于現在的中國,主要原因在于一點:教育。
中國每年有數百萬大學畢業生,但中國教育系統培養出的合格工程師數量太少。麥肯錫2005年的一份報告的結論是:只有10%的大學畢業生應聘者夠格在跨國公司工作。難怪在華外企會抱怨人才短缺。此外,新近畢業的大學生,薪資水平甚至不及技能不高的農民工,更有一百多萬畢業生仍未找到工作。這表明,教育系統令人遺憾地辜負了為教育子女辛苦攢錢的家長的期望,也辜負了整個中國經濟的期望。
史密斯表示,憑借可追溯到19世紀末的教育改革,日本為本國高科技行業奠定了基礎。中國今天仍受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