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堵車:誰之過,怎么辦
越來越多的汽車對城市來說無疑是個災難,車商們也為此坐立不安,他們擔心隨之而來的政策會打擊汽車產業發展,于是紛紛獻計獻策。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在壓抑多年之后,汽車成了中國人尋求幸福感的標志物之一,但越來越多的汽車對尚未做好準備的中國各大城市來說無疑是個災難。車商們也為此坐立不安,他們擔心隨之而來的政策會打擊汽車產業的發展,于是紛紛獻計獻策。
在很多大中城市,馬路變成大停車場的堵車現象頻頻發生。圖為沈陽一次大堵車場面。 (CFP/圖)
“以我個人的觀點,京藏大堵車是因為中國的汽車還不夠多,太少了。”10月23日上午,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第八屆中國汽車產業高峰論壇上,長安汽車股份公司總裁張寶林一語驚四座。
城市塞車問題,是這次論壇的焦點議題之一。中國各主要大中城市愈演愈烈的交通擁堵狀況,已經讓車商們坐立不安,他們擔心隨之而來的政策會打擊汽車產業的發展。
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在此次論壇的演講中主動提到,人們對汽車已經開始厭煩了,有些人一看到汽車就頭痛,這個現象對汽車的發展很不利。
但張寶林在演講中試圖改變人們對堵車成因的既有邏輯判斷。他認為,堵車并非車商之過,而只是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所帶來的問題的表象。“發達國家的交通和環境都優于中國,其根本原因是發達國家通過汽車工業的發展,全面實現了城市化,真正消除了城鄉差別。”
國內知名汽車評論人士賈新光也表示,北京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堵了,90年代就曾討論要不要限車。人們簡單地把擁堵歸結為車多,其實是在轉移公眾對大城市病的視線。這背后其實是城市規劃問題,道路建設跟不上,人均道路面積太少。
事實上,中國人平均汽車保有量并不多。2009年全球平均千人汽車保有量是140輛,中國僅為48輛。如果僅從數量來看,中國的道路交通不應該比發達國家差。
以北京為例,賈新光說,北京要做的事情太多——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旅游中心、汽車生產中心、金融中心、科研中心、教育中心……承載功能太多,吸引來的人也多,人一多,城市規劃不好辦。他建議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wangq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