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烈士都有名字——尋找18.3108萬抗美援朝亡靈

那些長久沉睡的名字,代表一個個年輕的靈魂。他們被從各地塵封已久的檔案室里找出,錄入電腦,然后整齊地排列在裝訂好的A4打印紙上,上面蓋著各地民政部門鮮紅的印章。

責任編輯:李梁 曹筠武

10月25日,是志愿軍抗美援朝入朝參戰60周年,一項持續10年的工作也即將走向終點

那些長久沉睡的名字,代表一個個年輕的靈魂。他們被從各地塵封已久的檔案室里找出,錄入電腦,然后整齊地排列在裝訂好的A4打印紙上,上面蓋著各地民政部門鮮紅的印章。



10月8日,詹琪坐火車到了成都。這是10年來他第三次去四川。三次四川之行,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尋找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18萬烈士的名單。

詹琪是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研究部主任,今年60歲,專項負責抗美援朝烈士名單整理。他從2001年開始做這一工作,至今已經持續了10年。

兩天的時間里,詹琪看著四川省民政廳的同志擬出新的文件——《四川省民政廳辦公室關于核對四川省抗美援朝烈士名單的通知》,深感欣慰。志愿軍烈士最多的四川省,烈士名單的核對工作相對繁重。

此前在8、9月,安徽、河南、山東、內蒙古、山西和湖北的民政部門,已專門派人到沈陽,送上核對過的各省份抗美援朝烈士的名單。

這一調查最早在2006年有了結果,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公布了準確到“個位數”的抗美援朝烈士統計數字:18.3108萬人。

那些長久沉睡的名字,代表一個個年輕的靈魂。他們被從各地塵封已久的檔案室里找出,錄入電腦,然后整齊地排列在裝訂好的A4打印紙上,上面蓋著各地民政部門鮮紅的印章。

他們絕大多數是志愿軍人,也有小部分民工、醫護人員、交通運輸人員、戰地記者和文化工作者等;他們大多為戰死,也有部分因為凍傷、患病等原因而死。他們中超過三分之二的人,死時尚不滿30歲。

從今年開始,詹琪和同事們開始了對烈士名單、資料的最后核對工作。紀念館副館長尹繼波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希望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完成對18萬烈士資料的核對工作,最終的數字會有增減,但不會有大的波動。

這場持續10年的努力,正在一步步走向終點,盡管它距離戰爭結束,已有57年。

“都60年了,交代不過去”

57年前的這場慘烈的戰爭已經淡出社會的記憶,但18萬陣亡烈士的家屬,一直沒有放棄過尋找親人的努力。

10月19日下午2時,遼寧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內很空曠,稀稀落落的參觀者只有二三十人。一位東北口音的女士一邊對照著志愿軍番號名錄,一邊給家人打電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