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屈尊”當原告:沒有想象中簡單
政府敢于得罪納稅大戶,替民作原告,被輿論認為開啟了“官告民”新時代。但信宜市政府卻并不受用,認為輿論“把政府想得太復雜”,這樣做只是為了查封公司財產作賠償。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周冠誠
紫金礦業子公司因尾礦潰壩造成村民重大傷亡,廣東省信宜市政府把肇禍公司告上了信宜市法庭。政府敢于得罪納稅大戶,替民作原告,被輿論認為開啟了“官告民”新時代。但信宜市政府卻并不受用,認為輿論“把政府想得太復雜”,這樣做只是為了查封公司財產作賠償。
有當地官員認為,政府訴紫金的訴訟現在既然公之于眾,接下來的處理步步都得謹慎,政府不希望和紫金鬧得太僵,畢竟這么大一家企業引進來也不容易。但學者認為,信宜市政府的“無心插柳”,客觀上已經走上了用法律解決問題的道路,“維護了受害民眾利益,值得鼓勵”。
政府:起訴的想法很單純
在中國,政府“屈尊”當原告,多少算一樁新鮮事。
10月9日,這樁新鮮事的主角——廣東省信宜市政府一紙訴狀,把在當地開礦的紫金礦業兩家子公司告上法庭。這兩家公司是信宜市寶源礦業有限公司和信宜紫金礦業有限公司。政府方面訴稱,兩家公司擁有經營權的銀巖錫礦高旗嶺尾礦庫潰壩事件,給信宜市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請求法院判令被告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1950萬元。
政府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公共利益,引來輿論好評,信宜市政府方面卻并不受用。市政府一位官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起訴只是一個很單純的想法,大家把政府想得太復雜了。”
這場給信宜市錢排鎮帶來巨大損失的潰壩發生在一個月前。南方周末記者近日在當地了解到,在受災最嚴重的雙合村和達垌村,被沖垮的房屋、車輛仍掩埋在洪流帶來的石塊和泥沙中,23名死亡或失蹤者的親人依然無法忘記那個令他們家庭破碎的黑色星期二。
災難的導火索是“凡亞比”臺風帶來的暴雨,但當地村民認為,潰壩和泥石流的根源是紫金礦業兩個子公司在上游建設的銀巖錫礦尾礦庫。廣東省調查組也初步認定兩家公司對尾礦庫潰壩事件負有責任。但各方具體責任仍需等待最終調查報告的認定。
最終調查尚未出爐,信宜市政府就向信宜市法院起訴兩家公司,難免讓人產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