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手記:我們需要人人參與的公益

五月末的某一天,小金站在教學樓前公告欄下,面前一張宣傳海報吸引住他:暑假去支教!河南某某小學,支教兩星期。突然油然而生的是某種撥動心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于是小金決定報名參加。經過頗為艱難的初試、復試,小金成為支教隊伍的一員,來不及喜悅,接著便是討論大會,分配工作,寫教案,修改教案,種種繁忙……

6月末,支教小組突然接到一個電話:由于支教隊伍數量太多,貴校支教小組可以來參觀但恐怕無法提供教學機會!“什么?我們要參與,不要參觀!”最后事件大逆轉,支教小組只能轉移到當地一個聾啞學校,進行了為期3天的支教工作。

公益的問題

其實,小金的例子絕非個別現象,在我們這片土地上,總是有太多的有心有力無疾而終。這里凸顯出的問題,也正是我國公益事業的癥結:資源分配不均,參與流程不暢,人人參與公益的氛圍尚未形成。

 

一.資源分配不均

段首提及的那所河南小學,它的遭遇一度如電影中描述貧困小學的情景再現——缺乏師資、物資,但一次意外地受到某知名媒體的報道,從此就聲名鵲起,門庭若市,前來支教的高校隊伍排起長龍,輪番作戰,資金資源不再是問題。但是,過多的關注讓這里變成愛心泛濫的場所,一步升天的情況神似一部荒誕喜劇。

 

必須承認資源分配不均部分原因是由于媒體對公益的宣傳點和宣傳力度過于集中造成,對某些類別的公益事業過于照顧,而忽略了公益類別的全面性。再細分到每個類別的不同團體,關注也有失周全。就如河南的這個小學,我們就能看到宣傳過后的愛的天堂,可是這種愛的天堂有多少呢?小金去當地聾啞學校支教后,表示那兒同樣是值得關注的地方。那里的孩子們讓她重新思考生活的追求,親情的意味等老舊話題,收獲了一些意外的感受。小金很感慨的說,如果當初大家真的一味沖到河南的那所小學,也許就錯過了這種純凈的邂逅。資源分配,包括以上所說的宣傳資源,把國民的注意力引導到特定的方向,公益資源的再次分配也因此參差不齊。

 

公益資源的分配參差不齊所帶來的偏差·兒童助養工作坊/當幸福來敲門

 

二.參與流程不暢

 

相信很多人面對公益有過這樣的疑問:為公益,我能做什么?捐款?去哪兒捐?款去了哪兒?出力?要怎么出?

 

公益發展中的慈善捐贈,由于法律限制,很多機構是無權收到現金的,一些機構能收到現金,卻又少的讓人難以抉擇。這中間反映了捐贈渠道少、公益基金會的透明度低,以及國民信任感缺失等問題。提到慈善捐款,不免讓人想到美國巨額的捐款數量,讓人錯以為又是一個天堂。不過話說回來,我國政府重視慈善不過十多年,當然不可能和美國相比。當初美國在促進慈善上也是采取了相當多強制的,優惠的手段,例如遺產稅,抵消所得稅等等,最終才形成習慣性慈善行為。

 

不管是前面的小金,還是不久前感天動地的盧安克,支教的困難紛繁復雜。怎么出力,這是一個問題。

 

 

幸福中國的公益期望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從2008年開始關注國民幸福感,2010年的主題選擇在公益項目的評選上。

 

2010“幸福中國”公益項目榜以關注每一個個體為理念,以評選為骨架,用海拔百川的氣度接納各個領域的公益項目報名參選,并為它們提供巨量的的宣傳資源,力圖展現出一幅更為完整的公益類型圖,避免公益力量因分配不均而造成浪費。

 

中國慈善富豪榜一直被廣為討論,但南方周末此次活動更加重視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每個人的公益行為集合起來方成大業。在公益促成的友誼中,施者和受者,或者會因超脫利益而乾坤逆轉。

我們需要人人參與的快樂公益·幸福七巧板項目

 

“幸福中國”公益項目榜致力提供最流暢的參與流程,盡力為網友提供一個方便參與的平臺。此次活動依托南方周末報系的網絡力量——www.zprce.cn,建立公益項目評選的主站,利用新媒體的互動性強之優點,和網友一起行善。利用網絡的力量使得實踐公益的流程如此方便,人人參與公益的期望指日可待。

 

“幸福中國”公益項目榜還為網友提供實地考察機會,網友可以通過報名成為實地考察志愿者,同專家評委,審計機構一同赴實地調研評選。志愿者實地考察的日志和微博會展示在評選活動網站,配合實地考察團的實地調查報告更是最終評審的重中之重。

 

在這里,我們會看到公益項目負責人親自撰寫的公益日記,我們會發現原來公益中不僅有淚水,還有歡樂;原本以為會因過多的苦難而沮喪,卻發現早已化為前進的力量。

 

這是我們需要的公益力量,“幸福中國”公益項目榜需要你的參與。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