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最美的聲音 靜聽城市之音

我們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4大城市精心遴選了8種或者與我們的集體記憶,或者與傳統和當下密切相關的聲音,挖掘聲音背后的故事,為讀者提供一幅以聲音為主線的時代圖景。

現代化,城市化,全球化。在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時候,這個高速運轉了30年的國家已經極大地刷新了自己的面貌——經濟,文化,城市,鄉村,飲食,男女,建筑,風俗——盡管醒目地存在著幸運者坐上時代的高鐵向著財富沖刺,不那么幸運的人仍在鐵軌旁被時代遺棄的廣闊地帶緩緩前行的兩極景觀。媒體關注經濟增長、醫療改革、弱勢群體、官員腐敗、環境污染、時尚變遷,惟獨聲音的變遷無人關心。

消失的聲音已經永遠消失;保存下來的聲音,老電影、地方戲、販夫走卒的吆喝,隨著生活方式的劇烈變遷,漸漸成為老年人和中年人的回憶,成為博物館里的陳列,成為逢年過節的點綴,與新一代絕不相干;千百年的地方口音(就連共鳴的部位、發音時嘴部的表情,每個地方都是不一樣的),被城市化浪潮推動著向最遙遠的地方漂移,越是人氣旺盛的大都會,越能體驗到南腔北調的混響,如果你在北京或廣州遇到一位內地某縣口音的士司機,而你恰好也是那個小地方奮斗出來的成功人士,不要以為自己是在做夢;無所不在的廣告,已取代紅色年代的政治話語,成為消費時代的聲音之王,而在汽車和房地產成為支柱產業之后,汽車和工地的轟鳴成為壓倒性的聲音。

大都會里的歌劇院、音樂廳和電影院,降噪耳機和隔音室,只是我們防止噪音侵襲的臨時避難所?;蛟S聲音中最暴力的部分已經與工業廢氣、沙塵暴和灰霾天一樣,與土壤中有毒的重金屬一樣,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我們都知道,它可以輕易地穿透本土制造的沒有任何隔音功能的雙層玻璃。

但是沒有人重視聲音。除了極少數聲音藝術家,沒有人采集和聆聽新的聲音。沒有人對聲音進行科學分析。沒有人告訴我們越來越復雜的聲音環境與我們的健康的關系。沒有人大聲疾呼噪音對人的侵害,政府拿出專項資金用于降噪的報道也很少見到。

孔子曾經討伐鄭衛之音,以倫理的名義;“文革”將八個樣板戲和紅色歌曲之外的所有聲音打成牛鬼蛇神,歸入靡靡之音,以革命的名義;今天我們擁抱所有的聲音,連同噪音在內。

我們的味蕾是天下最挑剔的,所以我們有最上等的美食;我們的耳朵是天下最不挑剔、最任人蹂躪的,所以我們被聲音的風暴劫持,渾然不覺。這實在是一種巨大的反差。如果我們既不收拾記憶中珍貴的聲音,也不理睬當下日益膨脹、變形的聲音,早晚我們會喪失聽的能力。不能很好地聽,不能從眾多聲音中分辨出一種和多種聲音,意味著不能識別與判斷。說得聳人聽聞一點,這未必不會影響到決策者的決策,未必不會影響到每個人的幸福安寧。我們有過太多類似拆毀北京古城墻的粗暴決策,太多毀滅古老的珍寶再以可怕的仿古復制丟人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