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反腐“高壓態勢”將延續
到2006年12月初,京津滬三直轄市紀委書記幾天內都以“空降”易人,更多省份的紀委書記則為異地交流任職,由此中央掌控地方紀委書記“提名權”,以增加地方紀委書記獨立性。
2007年1月8日到10日,110名中紀委委員召開閉門會議,包括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內的8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會議第一次明確提出反腐敗的“戰略方針”。
執政黨將在2007年延續去年的反腐高壓態勢,并保持對高級官員的監督力度。
接近紀委系統的人士稱,外界廣為關注的上海社保案的相關調查還在進行中。
全會公報指出,要加強人民群眾、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新聞輿論等監督。
第一次明確提出反腐敗的“戰略方針”,將會影響十七大后的反腐安排。
昨天中午結束的中紀委七次會議公報顯示,執政黨將在2007年延續去年的反腐高壓態勢,并保持對高級官員的嚴密監督,而黨的最高領導人亦重點強調改變包括生活作風在內的官員作風以抑制腐敗。
此間,110名中紀委委員在1月8日到10日中午召開了為期兩天半的閉門會議,包括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內的8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
早在2006年底,中央政治局在召開會議聽取中紀委2006年工作匯報時即宣布今年1月召開中紀委第七次全體會議。比照以往,中央高調宣布中紀委一次全會的召開,并不多見。
此次全會屬中紀委例會,但由于其前承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后接中共十七大,加之過去一年是中央近幾年來反腐看點最多的一年,尤引人注目。
全會公報指出,將繼續“嚴肅黨紀國法,保持查辦案件工作力度”。
而權威人士指出,《公報》最重要的內容是提出“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戰略方針,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BR> 該人士認為,這是第一次明確提出反腐敗的“戰略方針”,將會影響十七大后的反腐安排。
至于為外界廣為關注的上海社保案,接近紀委系統的人士稱,相關調查還在進行中,據相關人士透露,一般而言,陳良宇涉案的問題會比已經公布的嚴重。
全會審議還增選原中紀委秘書長干以勝為中紀委副書記。據一位與之有過接觸的紀委系統人士回憶,干以勝給人以印象正直、謙和。
干以勝在主政中央紀委政策法規室期間,無論人品還是政績都得到良好評價,尤其是在任期間,《廉政準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等一系列基礎性黨內規定得以制定,“他做了相當多的基礎性工作,這使他得到認可?!?BR> 從政策法規室主任任上,干轉任監察部副部長、中央紀委常委、秘書長等職,并在幾年前出任著名的廈門遠華案專案領導小組副組長。
反腐“成績單”
此次全會,被認為是對整個2006年所查處的要案辦案經驗及紀委自身制度建設的總結。會議公報指出,2006年,特別在嚴肅黨紀政紀、治理商業賄賂、深挖腐敗分子、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方面取得了較好效果。
此前的2006年,中紀委掀起反腐高潮,包括上海原市委書記陳良宇、北京市前副市長劉志華、天津市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李寶金、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邱曉華、海軍原副司令員王守業、山東省委原副書記兼青島市委書記杜世成等高官紛紛落馬。就在2006年即將結束之時,國家藥監局原局長鄭筱萸亦被宣布“雙規”。
一系列貪腐大案被揭開,從地方諸侯到部委高官直至軍方主官都有涉及,而對陳良宇的查處更提升到政治局委員的層次。
2006年紀委系統工作的另一鮮明特點是,配合中央政府宏觀調控所展開的一系列查處舉措。
一些地方官員重復建設、過度開發等不符中央宏觀調控方向的問題,被以黨紀重究。而紀委監察系統也頻頻和各專門部委聯手,以保證中央政令暢通。
其中以2006年5月,中紀委、監察部會同國土資源部對河南省鄭州市違法批準征收占用土地建設龍子湖高校園區等五起土地違法違規案件進行查處為代表。
另外,落實中央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政策亦被列為2006年效能監察重點。
一些部門三令五申無法清除的現象借助紀委力量得以突進,如清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負責人入股煤礦。
新華社報道說,中紀委、監察部2006年直接查辦了16件教育和醫療典型案件,包括查清齊齊哈爾第二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和銷售假藥問題。而治理商業賄賂成為近年來反腐倡廉斗爭的一大亮點。
此次全會上,總書記胡錦濤講話中要求“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之中”,應是對上述工作的肯定與支持。
會議公報稱,2007年將督促和會同有關部門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等行為,深入治理企業違法排污問題,繼續做好治理教育亂收費、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整個紀委系統自身體制變動亦頗巨大。
自2006年上半年開始,中央開始“空降”紀委書記到地方省份,到去年12月初,京津滬三直轄市紀委書記幾天內都以“空降”易人,更多省份的紀委書記則為異地交流任職,由此中央掌控地方紀委書記“提名權”,以增加地方紀委書記獨立性。
這被認為是伴隨著2006年地方黨委換屆中,紀委書記退出副書記序列后的另一大改革,為高層加強反腐、整頓吏治做好了組織和人事上的準備。而京滬這兩個最重要的直轄市同在此輪調整中開創了中紀委常委任職地方紀委的先例。
此間相關人士稱,此次紀委書記異地任職等制度將常態化,而司法腐敗、醫療、教育等問題在會后亦將繼續是督查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巡視制度正在發揮作用,已落馬的省級官員中,就有官員的問題在巡視中暴露。
“預防”和“監督”被突出提出
自十六大始,每次中紀委全會,胡錦濤總書記均出席全會并作講話,此次全會亦不例外。此次中紀委全會的一大重點是,胡錦濤從轉變官員作風入手,強調預防。
會議公報說,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黨紀國法教育,使領導干部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事實上,如果以三年來考量,三次中紀委全會在反腐的路徑指向上次第清晰:五次全會強調加大預防力度,會議前一周出臺了中共建黨以來第一個關于建立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實施綱要,被認為首開腐敗懲防體系的制度性先河;去年的六次全會,胡錦濤總書記重提學習黨章的重要性,強調從根本上樹立黨章觀念;在今年的七次全會上,實現領導干部作風的轉變,從而有效預防腐敗占據其講話的大量篇幅。
胡錦濤在1月9日的講話中強調說,要在顧全大局、發揚民主、秉公用權等八個方面實現作風的轉變。而最后一個轉變,則是要求黨的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講操守,重品行。
與之相關的是,2006年被查處的劉志華、李寶金都被紀委指“生活腐化”,而62歲的海軍原副司令王守業則被形容為“道德敗壞”。
中紀委書記吳官正所作的報告則重點指出要“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
早在去年8月,中紀委在北戴河培訓中心進行了人員培訓,當月3日吳官正在該培訓上發表講話提出要“拓寬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一個月后,該講話被發表在《求是》雜志。
事實上,諸多趨勢顯示,自本屆中紀委五次全會上確立的懲治體系以來,強調監督正被日益重視。
吳官正在去年亦指出,查辦案件是黨章賦予紀檢機關的重要職責,隨后指出,反腐倡廉要加大預防力度。
中國共產黨黨章規定,紀委系統首先要“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之后是“對黨員領導干部行使權力進行監督”,然后是“檢查和處理黨的組織和黨員違反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的比較重要或復雜的案件”。
另據紀委系統人士稱,紀委對腐敗案件的查處開始注重效率,不講求密度大小數量多少。分析人士稱,紀委從更多體現為辦案機構向更權威的黨內監督機關回歸亦應是方向之一。
中央紀委與中央權威
此次公報指出,要“認真執行黨內監督條例,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
在此前發布的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中,反腐問題被冠以“緊迫”二字。中央黨校資深專家葉篤初注意到,決定中僅有兩處出現“緊迫”字眼,另一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緊迫性。1月9日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則被認為是對這一緊迫問題的具體部署。
如上所述,講話傳遞的核心信息是,切實抓好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尤其倡導八個方面的風氣轉變。在葉篤初看來,這些都是對六中全會基本精神的細化。葉說,八個方面的要求是中央對領導干部尤其是高層領導干部提出的“十七大之前必修的八門功課”,具警誡作用。
事實上,2006年以來的反腐舉措的一個鮮明特點,是對省部級腐敗高官的大力度查處。2006年9月份,中紀委書記吳官正亦曾指出,要“震懾”腐敗分子,“讓他們政治上身敗名裂,經濟上傾家蕩產,思想上后悔莫及”。上述表態被認為主要針對高級官員。
包括重點地區中央“空降”紀委書記和各省間紀委書記的異地交流也被認為是一定程度上加強對地方黨政主官的監督。
就在此次中紀委全會召開的前兩天,中紀委、中組部第二巡視組到達重慶,該巡視組組長祁培文說,要進一步加強對地方“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檢查”。
此前的2006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在《聲音》專欄發表了上海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韓正在上海市委八屆十次全會上的講話。韓說,要防止制度在“一把手”面前蒼白無力,“堅決防止任何個人凌駕于黨組織之上,堅決防止個人獨斷專行”。
與此相連的則是確保中央政策的順利執行。祁培文說,巡視制度對于“保證中央政令暢通”有非常積極的作用。而此次巡視的目的之一,則是對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宏觀調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情況進行了解。
早在2005年,吳官正就強調,各級紀委要圍繞宏觀調控和改革發展重大舉措,加強監督檢查,保證政令暢通,維護中央權威。而某些地方官員在防止投資過熱和房地產等宏觀調控領域各行其是也一直備受詬病。
此間反腐專家說,2007年,中央將會進一步加強對黨內高層官員的制約和日常監督,在重大問題的決策方面,防止和杜絕“一把手”一人就能決定巨額資金的流向及對重大問題“拍板”的權力。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由被稱為高層智囊的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在《北京日報》發表的《民主是個好東西》一文引起各方熱議。普遍的看法認為,若要完善對“一把手”的監督,黨內民主建設是基礎。
會議公報說,將“加強對民主生活會、述職述廉、誡勉談話和函詢等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公報亦強調要加強人民群眾、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新聞輿論等監督。

陳良宇接受立案檢查標志著2006年執政黨的反腐高度。圖為在位時的陳良宇。Color china photo/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