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讓泰戈爾從偶像位置走開”帕沙·查特吉的“國家偶像”研究
最為人知的研究是“庶民研究”,提出了“政治社會”這一新的理念,他稱之為“非資本管理的空間”,由農民、農民工、手工業者、城市攤販等“弱勢群體”組成。
責任編輯:袁蕾 平客 實習生 向婷婷 吳諾唯
沙欽·騰都卡是印度非常有名的板球明星,電影“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爾·雷德克利弗也是他的粉絲,2007年他公開表示想要與偶像見面并拿到他的簽名。但這位板球明星卻不知道“哈利·波特”是誰,丹尼爾沒有得到任何特權,最后費了很大勁才要到了偶像的親筆簽名。 (CFP/圖)
印度人帕沙·查特吉喜歡喝茶,總是喝不慣咖啡。查特吉的家在加爾各答,但他一年有幾個月的工作時間在紐約,他目前是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教授,會用一口流利的英語與學生交流,印度口音并不濃重。在印度,查特吉被稱為“印度最重要的批判知識分子”。
2009年,查特吉獲得了第20屆“福岡亞洲文化獎”學術研究獎,頒獎典禮上,他認識了藝術文化獎獲獎者蔡國強,還看到了蔡國強為北京奧運會創作的煙火表演錄像。蔡國強玩笑著告訴他:“我是從火藥中走出來的。”讓查特吉很震驚,他沒有想到“今天的中國藝術家表現和嘗試的自由度這么高”。
2010年10月31日、11月1日,查特吉應第八屆上海雙年展和中國美術學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之邀來到中國,作為“從西天到中土:中印社會思想對話”系列演講嘉賓之一,輾轉上海、杭州兩地演講。
查特吉最為人知的研究是“庶民研究”,提出了“政治社會”這一新的理念,他稱之為“非資本管理的空間”,由農民、農民工、手工業者、城市攤販等“弱勢群體”組成。查特吉認為,這個群體在國家架構中被忽視,甚至被認為是“非法”的存在,但他們在城市化過程中有很重要的經濟功能,為成千上萬的人提供廉價、低水平但不可或缺的服務。
這一次中國之行,他沒有選擇“庶民研究”,而是選了兩個比較“時髦”的話題,分別是“泰戈爾”和“國家偶像”。“這能夠讓觀眾的范圍更廣泛一點,藝術家、知識分子、寫作的年輕人,一般的老百姓,都能聽得懂。”查特吉說。
查特吉也有自己的偶像,25年前,他把偶像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改編成了印度話劇搬上舞臺,取名《夢中獲知》。這部話劇最近被年輕的印度劇作家重新包裝再次演出,去掉了查特吉版本中對于印度社會現實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