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張全收
“叫你們董事長跟我談話,廠長、經理我不會跟他說的,因為跟你們說,越說越糊涂。我們的公司是一個很正規的公司……”張全收解釋說,“你到哪都是‘低低’的,人家會把你看成什么?”
他的企業像個“屯兵場”,而他則是一個極具個性的農民工“司令”
張全收拿著喇叭正發動員工投票選舉主管 圖 / 一飛
11月11日早晨7點,深圳平湖,太陽剛剛升起,400多名穿著藍色廠服的河南農民工在一片空地上整齊站立,張全收拿著小喇叭開始用河南話講話:
“立正……稍息……蹲下?!?/SPAN>
“同志們!今天我給大家講件事……今后有誰敲詐我們的人,馬上匯報……媽了個×,這里是我打的天下。只要有我在,由我來頂住,我們的隊伍這么大,我們還怕什么?!”
……張全收夾雜著粗言粗語的講話引起員工們陣陣笑聲。
講話結束,張全收問記者:老弟,我這隊伍大不大?我這司令當得怎么樣?
“司令”是他自封的,只在私下說。他真正的身份是全順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的老板。
一名全順公司合作廠的保安說:全順公司是“人力廠”,“你要問他生產什么,他說不出來?!?/SPAN>
深圳的企業多是從事外貿加工,訂單來了找工人干活,沒訂單的時候又趕工人走。這潮漲潮落的規律誰也掌握不準。
張全收的企業則像個“囤兵場”,他調兵遣將,哪個廠要人,他就調人過去,這個廠干完了,就調到另外一個廠。要是碰到沒活干,工人就免費吃住在他租的兩個大的培訓基地。
廠方需要張全收的人,則須為此支付比正常工資更多的費用。張全收賺的就是廠方除工人工資外多支付的費用。
今天,他手下有1.3萬多員工,公司資產過千萬。
偶然的發現
發現這個模式,張全收卻是偶然。
2002年,張全收來深圳有點積蓄后,跟人一起辦了個加工廠。
加工廠要招人,他就在平湖汽車站門口掛了一個大牌子:“河南人找工作,張全收與你搞合作。張全收的公司,將一流的服務為你承諾:內廠外廠任你挑,不欺不詐信譽高。若是騙了家鄉妹,怎對家鄉眾父老?!?/SPAN>
這時,他一邊為自己招人,一邊也把多余的人“送”到缺工人的廠里。
然而有的時候,他的加工廠沒活干,有的廠卻等著要人,“他們有場地,又有工作臺,什么都有,吃飯吃他們的,借我的人,跟他們干,我說這樣行?!?/SPAN>
后來,張全收的加工廠倒閉了,他就專職招人,“借人給別人使”。
開始,情況并不樂觀。2004年,珠三角地區出現“民工荒”現象,勞動力供需市場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出現逆轉跡象。從此之后,張全收的形勢一年比一年好,他手下的工人數量由幾百人、幾千人到上萬人,一年上一個臺階。
張全收慢慢出名了,現在去找合作企業,他一般說:“叫你們董事長跟我談話,廠長、經理我不會跟他說的,因為跟你們說,越說越糊涂。我們的公司是一個很正規的公司……”張全收解釋說,“你到哪都是‘低低’的,人家會把你看成什么?”
而且,現在他不再是免費推銷工人。首先要問廠里的工資有多高?!澳銈兘o你們自己招的工人發到一千,我們的人也要發到一千,另外,我們還要收管理費?!?/SPAN>
張全收的工人好用,“他們聽話、勤奮,比較少與其他人發生沖突?!?/SPAN>
這與張全收善于“帶兵”分不開。張全收對工人好,工人也對張全收好。
一個工人胃穿孔,副總給張全收打電話問:怎么辦?張全收就急:什么怎么辦?趕緊送醫院,拿錢交押金,趕快進行手術。
副總告訴他,小孩他爹說還在公司辦公室,要把人拉走。張全收電話中就罵:他爹是神經病???!讓他在那,我去跟他說。
張全收問他爹:哪兒來的?孩子在這干了多長時間?這里包年薪包月薪知道吧?小病公司看、大病送醫院的制度知道吧?小孩爹說:他都知道,就怕這邊醫院看不好,想讓老婆打錢過來,把人拉到有一個親戚在的深圳市區一個醫院。
張問他:你們家的錢是不是用不完?你怎么知道這里治不好,送的是這里最好的醫院。
小孩他爹知道公司會出所有治療費,他不敢相信真有這樣好的老板。
類似的故事有很多:床上掉下來的、溜冰折斷腿的、河里淹死的……各種各樣的事故,張全收的公司對工人的治病求助從不含糊。
一家玩具廠的行政總監于楓則講了一個更有意思的故事。有一次,一個工人肚子疼,張聽說后馬上開車趕到,二話不說,一個箭步把工人抱上車,送醫院。于楓當時想:這個老板是不是想把工人拉走丟到野外的路邊去?
當然,這些保護不僅僅依靠張個人的感情,而靠一套制度。
張全收公司分四級;張全收、副總、各廠主管和小組長。工人有問題報告給主管,主管解決不了匯報給副總,再解決不了,就找張全收。而主管的產生則有一套民主制度。
11日早晨,一個廠訓話結束,他又到另一個廠。這個廠要進行民主表決,小組長站成一排背對著員工,張全收拿著擴音器站在凳上喊:
“跟王繼紅的兵站起來!”
……
“贊成王繼紅的舉手?!?/SPAN>
……
“哎呀,坐下…坐下,還沒李亞偉的多呢??礃幼舆@個月工資漲不了了?!?/SPAN>
這次表決將決定這些組長和主管們的命運:停職檢查、漲工資或維持不變。
這些主管和部分組長不用從事生產,專門負責工人的生活:誰生病了?誰情緒不對了?等等。
全順公司有鐵的紀律:組長(主管)不能向工人借錢,不允許讓工人買水買煙,工人隨時可以投訴。張全收在對員工講話時說:“要工人買一根煙我都‘槍斃’你,有問題反映到我這里來,我就是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SPAN>
如果是工廠的老總對工人不好,“我們工人全部走人,我們老板(即張全收)不再與這個廠往來?!币晃恢鞴苷f。
一個與張全收合作過的老板把張的“隊伍”比作當年的紅軍,“每個人都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都覺得自己的奮斗給集體爭光?!敝r學者于建嶸在對張全收的工人多次調研后說,張全收的公司好比是一艘船,他保護了船上千萬個農民工。
流浪少年
張全收出生于“文革”開始那年,老家是現在以艾滋病而聞名的上蔡縣。
張全收小時候,患了腦膜炎,到7歲的時候,還經常一走路就摔倒,后來慢慢好了。他小學畢業,碰上村里的初中停辦,他家庭經濟條件不好,身體又差,又要去鄰村上學,張全收干脆就不讀了。
從此,他再也沒有跨進過學校門,開始了闖蕩生涯。
我小學畢業后,賣過冰棍,去山西搞過建筑,還跟一個師傅當學徒,搞油漆。
但讓我永生難忘的是河南義馬市澠池縣的一個磚瓦廠,那年我十四五歲,跟同村人去做工,坐火車去,到鄭州轉車,晚上就在火車站睡。那天晚上,小偷把我身上僅有的15塊錢偷走了,把我衣服上的口袋都割了一個洞。
我們白天出去干活,晚上就睡在磚頭蓋的那個房子里面,下面鋪稻草,也沒有凉席,大被子一裹就睡。有的時候,晚上蹬被子了,凍壞了。后來,我就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走路的時候脖子都歪著,胳膊也抬不起來。
只有去看病,當地人告訴我,只能吃中藥。我沒地方熬藥,但我認識一個老媽媽。當時45歲,沒事的時候,我就跟她聊聊天。她就用她家吃飯的鍋幫我熬藥,熬了幾次,但我卻不辭而別了。
一天半夜,我正在睡覺,有人說:“快、快、快,跑!”我說:“怎么了?”他說:“趕緊走,你要不走,人家就把你扣了?!蔽艺f,我去跟那個老媽媽打個招呼。他說:“不行,得快走?!?/SPAN>
那天晚上,下著大雨,我們磚窯的人都跑了。我走的時候,腿還一拐一拐的,扛著被子跑,跑著、跑著,我“撲通”一下就掉到坑里去了,被子全濕了。掉到水里,撿起來還要跑,跑得可費勁了。要擱到現在,那被子不要,我什么都不要了。
后來知道,原來是窯主借了人家的煤,卻沒給人家錢,人家把路給斷了,那天不走就走不了。
跑到縣城后,我們就坐車離開了那里,但我一直惦記著那位老媽媽,記了25年。
去年,我也找到了那個老媽媽。前幾天,我去她家了,終于圓了我的夢,我還是見到那個老媽媽了。……
賣冰棍,做學徒、搞建筑、打磚、修鐵路、賣饅頭、開飯店,跑客運……這些年輕時的事,說幾天幾夜也說不完。我走的路坎坎坷坷,幾起幾落,村里人都說我是學習鄧小平。
煩惱
他講起往事,繪聲繪色。講到在磚廠干活累的時候,他在椅子上作倒下呼呼大睡的樣子,講到趟水的故事,他站起來把雙腳褲管往上托;講到悄悄話,他貼近記者的耳朵說。
現在,他的事業越做越大,不過煩惱也越來越多了。
張全收父親患腦溢血,母親時而精神失常,老婆也患腦溢血后遺癥,家庭壓力不小。他買了棟別墅,但卻住不習慣,仍經常獨自去那300元月租金的舊房里住。
他說,他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做一個祈禱:讓老天爺保佑家人及全公司員工平平安安,都能順利地掙錢,讓千家萬戶的孩子有活干、工資能拿到手。
1.3萬多人,每進一批新人,張全收都要發表講話,必須親自去,一次起碼一個小時,頂不住也得頂,像打仗一樣往前沖。前幾年,他每天5點準時起來,6點準時到廠里發表講話?,F在,則改為6點或6點半起來,但每天坐下來,就會不停地打哈欠,“現在就想多休息一會,睡個三天三夜?!?/SPAN>
他不抽煙,基本不喝酒,最喜歡的飲食是“早晨一碗小米粥,中午一碗刀削面,兩個饅頭” 。
他不打麻將,也很少看書,也不知道有“企業社會責任”這個詞。
他也不會用電腦,辦公桌上有一臺,都是人家打開給他看。
當然,他也很少在辦公室,一個月也不到三五回,沒事就往企業跑,到車間里去問工人的情況,到企業老板的辦公室問他們的人力資源計劃。
現在,他的公司在平湖已經很有名,“假如他把人撤了,很多廠都會受影響”。
樹大招風。他的“全順”公司名在另外的城市被搶注,有人打著他的牌子在坑蒙拐騙。
還有人說他制造了“不穩定因素”,原因是他的公司有那么多工人,而且是這么忠誠于他。但他辯解說,他是在建設和諧社會,因為與他合作的廠,員工都很聽話,從來沒有發生過一起工傷或勞資糾紛。
家鄉的父老鄉親還源源不斷地把孩子交給他,他也在河南獲得了巨大的榮譽: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省十大杰出務工有為青年等等。有時出席正式會議,他會帶上各級政府頒發的獎章,像一個立了赫赫戰功的老戰士一樣,掛滿上衣。
然而,在深圳他幾乎沒有獲得榮譽,他只不過是千百萬農民工中的一員。
他說他有一個愿望,就是當上全國人大代表,去見溫總理。
“我給千家萬戶的孩子,帶來了一個溫暖的家,掙到了錢,給企業帶來了方便,社會也更和諧了,但一些人卻天天來查我,查得我沒法開門。我沒有營業執照,他說我無證經營;我辦了營業執照,他說我超范圍經營、說我不合法經營;我讓他給我批證,他不給我批。我找誰?我只有找溫總理,我不找溫總理解決不了問題?!?/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