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的憂郁
我們今天還有這樣的人物嗎?如今的知識分子還能在窮人面前以富貴為恥,在暴力面前以怯懦為恥,并在自我的心靈和頭頂的星空下深深懺悔自己的罪責嗎?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殷晴
我們今天還有這樣的人物嗎?如今的知識分子還能在窮人面前以富貴為恥,在暴力面前以怯懦為恥,并在自我的心靈和頭頂的星空下深深懺悔自己的罪責嗎?
1910年11月10日,列夫·托爾斯泰決定離去。“為什么要按照上帝的要求去生活呢?因為若不這樣,最終歸于死亡的生命就毫無意義。”凌晨5點不到,他就吩咐車夫套馬,帶上日記、鉛筆和羽毛筆,匆匆逃離了波良納莊園。從這一天開始,19世紀的大門在他身后緩緩關上。
他早就想離家出走了。1884年是第一次,但走到半路他就感到自己尚缺乏力量,不得不返回家中。他在日記中寫道:“我難過極了……真不該不走??磥磉@是不可避免的。”他對自己小國寡民的莊園主生活感到羞恥,“這一切如何了結”?早在1880年代初,他就希望能按福音書的指示把自己的全部財產分給窮人,并身體力行,開始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逐步實行平民化,布衣素食,體力勞動。“有個時期我曾經以自己的才智、門第自傲,現在我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