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者不妨重溫“蛇口精神”

在袁庚大力提倡民主、報紙實施輿論監督的年代,蛇口沒有發生過一起干部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的案件。

責任編輯:戴志勇

■袁庚清醒意識到,除了在改革實操上必須“小心翼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在意識形態上則必須堅定不移地“破除恐懼心理”,把人從恐懼的禁錮中解放出 來。

■在袁庚大力提倡民主、報紙實施輿論監督的年代,蛇口沒有發生過一起干部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的案件。

■由于袁庚把重錘敲在敢于試驗民主監督和民主選舉 的政治體制改革上,一度把蛇口建設成類似當年延安那樣的“民主圣地”,頗引世人矚目,以為這才是“蛇口精神”的化身。

袁庚頂著“既要錢,又要命”的污蔑,大聲喊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資料圖片/圖)

蛇口,中國改革開放的突破口,曾經以“蛇口精神”聞名于世;袁庚,“蛇口精神”的締造者,現年94歲高齡,在家安享晚年。然而,究竟什么是“蛇口精神”,以及其消長沉浮的爭論,自經濟特區建立以來從未消停。

不少人把蛇口精神歸結為袁庚提出的一句著名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有人把蛇口精神局限于“干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工資能高能低”等打破“鐵飯碗”、搬掉“鐵椅子”的改革措施;更有不少人把袁庚提倡的民主選舉干部制度等同于“蛇口精神”,從而認為袁庚之后這項制度被取消,就意味著“蛇口精神”從此消亡。

我認為,如上觀點只看到了“蛇口精神”的一個側面,或者說這只是“蛇口精神”的一種具象衍生,它們都發源于以袁庚為代表的蛇口人“敢想、敢言、敢試、敢闖、敢為天下先”的“五敢精神”。

沒有“敢”,何來“蛇口精神”

當年“四人幫”橫行時代,偌大中國滿目瘡痍:經濟方面,奉行全國大一統計劃經濟體制;政治方面,實行全國絕對服從一人的集權體制;社會方面,體現為全國黨政企不分的混合職能體制;文化方面,受制于全國輿論一律的思想僵化體制。其結果,只能造成經濟崩潰,政治混亂,社會動蕩,思想迷信。這種關鍵時刻,上面必須有人敢于站出來,撥亂反正,把顛倒了的歷史重新顛倒過來,于是,歷史選擇了鄧小平。

與此同時,下面也必須有人敢于站出來,把改革開放的種子播入土壤,落地生根,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