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污染海洋者無處遁形山東首開海洋生態損害補償賠償制度先河

與大連隔海相望的山東,近日給大連的賠償困局提供了一個積極的榜樣,該省率先試水海洋生態損害賠償補償制度,最高索賠額度高達兩億元,有望打破作惡者逍遙、政府和當地居民為污染埋單的魔咒。

責任編輯:朱紅軍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大連港輸油管爆炸事故中泄漏的1000噸原油,清理工作已經落幕,但被污染和被損害者的賠償如何終局,至今仍是巨大的問號。

與大連隔海相望的山東,近日給大連的賠償困局提供了一個積極的榜樣,該省率先試水海洋生態損害賠償補償制度,最高索賠額度高達兩億元,有望打破作惡者逍遙、政府和當地居民為污染埋單的魔咒。

 

大連新港油庫爆炸引發的海域污染,清理工作穩步開展,但賠償事宜卻經月不見下文。 (CFP/圖)

“忍無可忍”,痛下決心

這份被譽為首開海洋生態損害補償賠償制度先河的文件,全名《山東省海洋生態損害賠償費和損失補償費管理暫行辦法》(下文簡稱 “山東辦法”),最早出臺于今年6月份,但直到四個月后,11月初才對外公開解讀。

它首次明確了對海洋溢油、海洋傾廢等八種海洋污染事故和違法開發行為的損害評估標準,并嚴令照價賠償補償,最高索賠額度高達兩億元。

侯英民用“忍無可忍”來形容自己迫切的心情。作為制度的發起者和主要設計者,身為山東海洋與漁業廳廳長的他毫不諱言,要污染者埋單的直接刺激,來自于一直以來苦無賠償的海洋污染困局,他尤其提到了2006年的長島溢油污染事件。

2005年底,“大慶91號”油輪滿載石油至錦州途中,因艙裂導致溢油。事發后,肇事方只在自己的海事通訊上簡略提及,卻未向主管部門通報。事發時正處冬季,溢油難以發現,等到次年春暖溢油大面積漂浮,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個月。

泄漏的原油最終禍及山東、河北和天津三地,甚至驚動了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專門批示。然而,僅養殖業損失就高達1.95億的這場事故,最終通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