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改革停滯時間越長,爆發力量越大
政府控制越來越多,國有企業越做越大。未來中國社會福利支出口子很大,用不了多少年,虧空就會很大,誰來彌補這個虧空?只好變賣國有企業。
責任編輯:吳立波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羅瓊
改革開放都30年了,現在卻對市場經濟本身產生了懷疑,政府控制越來越多,國有企業越做越大。如果中國企業家潛能無法發揮,中國可能就會停滯不前。
未來中國社會福利支出口子很大,用不了多少年,虧空就會很大,誰來彌補這個虧空?只好變賣國有企業。
張維迎 (Phototex/圖)
2010年9月,距金融危機時隔兩年,借著一本新書——《市場的邏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重新引起中國經濟學界的關注。
“這是當代中國經濟思想史上的一件重要事情。”與張同屬一個意識形態陣營的復旦大學教授韋森如此評價。
另一方面,在網絡上,只要張維迎、茅于軾等一出場就開始“罵街”的網民,仍然有增無減,即便是那些曾經將張奉若上賓的一些政府高官,近年也開始有意與張維迎保持距離。
張的公眾形象,是中國改革取向變化的一個側面。
1992年后,張比較徹底的市場經濟主張,一度成為中國最大的顯學,但2003年之后,隨著科學發展觀等新政策思路的提出,經過2004年“國企改革大爭論”中網絡民意的明顯變化,尤其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后,張維迎幾乎在一夜之間,由一個萬眾傾聽的改革派公共知識分子,變成了一個寂寞的學院學者。
但這未能改變張維迎的學術立場和主張。在被稱為1929年以來最大危機的2008年危機后,面對世界各國政府的市場干預和救市政策,也包括中國政府的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張維迎頑強地堅持批判立場。
即便包括格林斯潘等大佬,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