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針灸成功入選非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16日在內羅畢審議通過中國申報項目《中醫針灸》和《京劇》,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16日在內羅畢審議通過中國申報項目《中醫針灸》和《京劇》,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京劇是融唱、念、做、打于一體的戲劇表演藝術,它廣泛植根于中國傳統敘事結構,表達了傳統中國社會的戲劇美學理想和價值觀念,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此次京劇申報的順利通過,既表明了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內的國際社會對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度認可,同時也是對中國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方面的信任與肯定。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03年10月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設立的,該項名錄的建立有助于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續,提升對其重要性的認識,促進世界對話,并積極見證人類的創造力。
為了借助京劇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契機,促進京劇的有效傳承和健康發展,北京市文化局擬于2010年11月-2011年2月組織舉辦《國粹生香》——京劇票友段位評授季、“椿樹杯”歷屆獲獎者展演、《梅蘭芳華》京劇駐場演出和梅派新人選拔活動、大學生京劇知識大賽、京劇傳承發展論壇和“天下京劇”攝影展等系列活動。
此次京劇申遺的理由是,將京劇列入代表作名錄,有助于提升年輕一代對包括這一遺產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度,有利于促進京劇及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群體的對話與交流。將京劇列入代表作名錄,有利于政府和相關機構提升包括京劇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為全面的保護,如通過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完善及資金的投入等措施,增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續能力。
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兩個名錄,一個是“人類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前我們的昆曲、古琴都屬于此名錄。還有一個名錄是“急需保護的人類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們此次申報的中國的木版活字印刷術和帆船水密艙壁制作工藝,是在這個名錄候選名單中。那么京劇申報非遺的依據主要在于這門古老藝術的傳承已經超越了百年,強調的是“傳承”。申報京劇不是因為它日漸衰微,而是為了更好地對其進行發展和保護,2001年昆曲成功申遺到現在的發展,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