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路為什么20年都修不好
10年來,蘇花公路每每塌方斷路,每每又修修補補。各種糾葛夾雜其間,令徹底整修蘇花公路的計劃被反復擱置。
責任編輯:郭力 實習生 周菁
10年來,蘇花公路每每塌方斷路,每每又修修補補。各種糾葛夾雜其間,令徹底整修蘇花公路的計劃被反復擱置。
只用6個小時,11月9日,廣受爭議的“蘇花公路改善計劃”在環評大會上“有條件通過”;從上月初審到通過共23天,創下環評史最快紀錄。
從“蘇花高”、“蘇花替”到“蘇花改”幾度變臉,終獲通過,歷時20年?;ㄉ徔h長傅崐萁感嘆:“連萬里長城都沒有這么長時間的準備”。
而最終化解爭議的推動力量,竟是血的代價。當地一位媒體記者說,平時死一兩個人,都不能感覺刺痛并促成共識,才是最大的悲哀。
“你們大陸游客真的是活菩薩。”前花蓮縣休閑旅游協會理事長劉瑞祺說,沒有“10·21”慘劇,爭議將毫無懸念地繼續下去。
蘇花公路修復現場 (蘇永通/圖)
沉重的環評
盡管環評僅是政府重大工程決策的環節之一,但近10年來,蘇花公路的命運,都聚焦于此。
圍繞蘇花公路,贊成與反對者最關心的三項議題無非是環保、發展和安全。但雙方辯論時,正反雙方爭吵的經常不是具體的環境問題,而是最基本的決策問題:到底是要一條高速公路,還是普通公路,或者以鐵路替代?
宜蘭縣副縣長吳澤成認為,本來應該是政策先行,“應該要倒過來”。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