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農民與紐約期交所——棉花探戈

這位新疆阿克蘇地區的普通棉農根本無從知道,遠在千山萬水之外的紐約期貨交易所,是怎樣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將他拽進一場“棉花的探戈”?

責任編輯:吳立波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羅瓊

期貨拽著現貨跳起了探戈,為這支棉花之舞伴奏的,是印鈔票的嘩嘩聲

高社會坐了一趟夢幻般的過山車。

這位新疆阿克蘇地區的普通棉農,上半年是在噩夢中度過的:他種的100畝棉花先遇大雪、再遭冰雹,到了采摘時畝產僅有100多公斤,不到往年的1/3。高社會悔得腸子發青,打算明年改種小麥。

然而沒過幾個月,天上卻掉下了“金子”——棉花剛出來時就有人出10塊錢一公斤來收,現在已經漲到十三四塊了。要知道,去年的收購價也就是6塊多。“據說都是期貨鬧的,我在電視新聞上看到過,可不太了解。”已經賣完了棉花的高社會心滿意足地說道。

他根本無從知道,期貨這個棉農們陌生的玩意兒,如何攪動了地里的棉花?而遠在千山萬水之外的紐約期貨交易所,又是怎樣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將他拽進一場“棉花的探戈”?

對占到全國棉花產量1/3的阿克蘇地區棉農來說,高棉價的背后,棉農喜憂參半。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收獲季節,農民對能否增收并無把握。圖為新疆阿克蘇收棉場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美國蝴蝶扇動翅膀

8月12日,美國農業部公布8月棉花供需預測,這個消息就像一聲發令槍響。

就在高社會的棉花剛剛開始采摘的8月份,一個三十多人的期貨調研團就在阿克蘇的田間地頭打聽今年棉花的產量和價格。這些傳說中的“浙江期貨大戶”隨即傳出消息,今年棉花的第一目標價是2萬元/噸。

這個消息在當地棉企中一開始被傳為笑談:以往,新疆棉花采購從未超出每噸1.7萬元的“天價”——這些張口閉口2萬元的大戶們真以為棉花是金子做的?

然而,并不是期貨大戶們發瘋了。很多當地棉企不知道的是,遠在大洋彼岸的紐約期貨交易所里,美國農業部這只蝴蝶已經扇動了翅膀。

8月12日,美國農業部公布8月棉花供需預測顯示,全球2010/11年棉花年末庫存減少至4561萬包(1包為500磅),消費量則從1.197億包上調至1.2087億包。

這個消息就像一聲發令槍響,市場基金迅速涌向棉花期貨,當天便購買了12000手看漲合約,將12月到期棉花期貨價格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F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