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班何時從“大腿”走路變自由飛翔

如何讓民用航線這條專家眼中的“縣級公路”變成“高速公路”,人們在體制之外寄望于新技術。

責任編輯:米羅 實習生 周冠誠

機場,航空公司,航空管制,飛機延誤的原因,像一條多方都在拉扯的橡皮筋,扯不斷也理不清。如何讓民用航線這條專家眼中的“縣級公路”變成“高速公路”,人們在體制之外寄望于新技術。

2010年1月2日,重慶江北機場,旅客們在候機樓等待大霧消散。 (IC/圖)

90分鐘航程,兩個小時延誤。這是在廣州工作的余雁今年出行經常撞到的郁悶事。經常乘飛機出差的他,從上海飛廣州,飛機延誤一小時;從杭州到廣州,晚點兩小時……

幾乎就在一夜之間,人們發現飛機“飛不動”了:航班大面積延誤,旅客們滯留在各地或新或舊的候機大廳,某些時候,甚至被關在艙門緊閉的飛機內在跑道數小時。焦慮、憤怒的情緒在封閉的空間內積累,乘客和航空公司的沖突一直在爆發,三個月前,一位55歲的航空經理,甚至跪在了情緒失控的乘客面前。

在業內人士看來,航空公司“下跪”的姿態,對中國方興未艾的航空大國戰略目前所處的尷尬境地,具有頗深的隱喻意義:它似乎只是拿自己的大腿在行走,慢,笨拙。中國民航局官方給出的航班準點率是76.98%,但像余雁這樣經常坐飛機出差的人,則從自己的切身體會懷疑,航班延誤的數字要比官方給出的更高。是飛機太多了嗎?是民航可資飛行的空域太少了嗎?還是航空公司自身的管理過于滯后?

記者發現,目前中國航空業的管理者、研究者們,正承受著和堵在候機大廳內的乘客同樣的焦慮:截至2010年5月底,中國全民航運輸飛機達到1486架,按照發展需求預計,中國2015年在冊運輸飛機架數可達2600架,2020年將升至4360架。這幾乎是在以幾何級數增長,但目前如此擁堵的空中交通不免令人擔心。

“航空管制”被潑污水?

很多時候,乘務員給出的航班延誤,似乎只是在敷衍乘客。其中,提及最多的,便是“航空管制”,有一次從杭州到廣州航班延誤, 余雁詢問原因,乘務員答復是因為天氣,她打開電腦了解航路上所有城市天氣,都是晴空萬里,沒有任何雷雨天氣。再次詢問,乘務員又回答是空中管制,但不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