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寒冬”傳言引發一場“煤荒”風雪寒冬夜 電廠走西口

事實上,今年冬季并不缺煤,而是調控政策、氣候傳說、貨幣政策等多種因素共同編織了一個“煤超風”故事。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一個“千年寒冬”的氣候傳言,攪動了中國的能源市場,煤炭首當其沖。為了度過這個寒冬,從南到北,發電企業四處尋找低價煤。事實上,今年冬季并不缺煤,而是調控政策、氣候傳說、貨幣政策等多種因素共同編織了一個“煤超風”故事。

煤價高漲之下,電廠、煤炭貿易商紛紛前往山西、內蒙、陜西“搶煤”。 (資料圖片/圖)

“走西口”

楊晉要帶著手下的三十多人重新“走西口”了,這次是因為煤荒。

在一張占據半面墻壁的大同市煤礦分布圖前,這位山西大同二電廠的燃煤部經理雙手叉腰,一臉無奈。

自從去年資源整合開始之后,這張地圖上的小煤礦已經成為歷史。原本靠大同市周邊二百八十多個小煤礦生存的大同二電廠,現在只剩二十多萬噸的存煤,這些存煤還不夠大同二電廠燒6天。從辦公室的遠程監視器可以看到,庫容可達150萬至160萬噸的煤場空空蕩蕩。

讓楊晉更為難的是,大同二電廠不僅要保證京津唐供電,還要保證大同市的冬季供熱。這意味著,在這個冬季,無論煤價多高,大同二電廠也要硬著頭皮撐下去。“以前吃小窯煤,結果小窯全部停產,現在吃大窯煤,就必須掏高價。”楊晉說。在各種資源產品漲價面前,迅速高漲的煤價已被網友戲稱為“煤超風”。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存在計劃煤和市場煤,其中計劃煤要比市場煤價格低。

以大同二電廠為例,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其6臺20萬千瓦的老發電機組在享受計劃煤,不過,剩余三分之二的新發電機組要全部靠市場煤支撐。

目前,同煤集團大約每天給二電廠5000噸計劃煤,但這是杯水車薪,“一個月的供煤還不夠燒兩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F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