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111018)

外事記者在履行職責的同時,也在傳播著中國形象。要想不再發生芮成鋼“代表門”這樣的丑事,看來必須對記者們進行一些基本公共外交理念的培訓。

責任編輯:史哲

推薦:王愛軍

(11.9-11.16)

No.1 紅衛兵的懺悔是公民良心自救運動

11月11日《中國青年報》,作者:黃秀輝

(原文摘編)誰在“文革”中沒有錯誤?在那個“全民皆兵”也“草木皆兵”的年代,在那種“人人過關”和“人人表忠心”的環境下,有幾個人能不“披掛上陣”?有幾個人敢與“偉大領袖”或“革命群眾”唱對臺戲?當年的我們就是柏拉圖《理想國》“洞穴之喻”里的囚徒,把墻上假人和假獸的影子看成真的,互相揭發、告密、陷害。

有必要懺悔嗎?說一個德國的故事。兩德統一后,德國法庭對射殺那些試圖穿過柏林墻同胞的原東德軍人警察進行了審判。那些行惡的軍警,在法庭上為自己開槍射殺同胞的行為作無罪辯解:“我只是奉命行事,因是職責所系。g”法官質問:“難道你不能將槍口抬高一公分嗎?”

曾經的德國,正是人民的順從和狂熱滋養了法西斯的囂張、縱容了國家暴力,這不是一句“他們身不由己”可以輕輕放過的。戰后,德國人“全民懺悔”。因為“全民懺悔”,才有了“社會和解”,也使德國以悔過自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