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制度創新是“民主秀”?——兩位政治學者的觀點撞擊

就是那些獲獎的創新項目,在經歷了幾年之后,有的還在堅持和發展,有的則處于停滯的狀態,另外一部分則已經“人走政息”了。

10月15日下午,兩份PPT在“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現場不經意地重疊交集,交集出的同一觀點深深引起了與會專家們的關注。

一份來自英國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研究學院副教授王正緒的《鄉鎮民主和創新的政治后果:合法性、績效、民主要求》——中國的鄉鎮基層民主發展在十多年的時間里從范圍和數量上來講都取得了較大進展,但從鞏固角度講進展則相當緩慢,多數試點已經回歸到了原來的制度,不少制度創新淪為“民主秀”,在吸引了媒體、學界和上級政府的關注之后便偃旗息鼓了。

另一份是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新軍的《我國地方政府制度創新項目何以能夠做到可持續發展》——“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也舉辦了5屆,共計有1500多個項目參加評選,130多個項目入圍最后階段評選,50個項目獲得“創新獎”。……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地方政府創新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事實上,就是那些獲獎的創新項目,在經歷了幾年之后,有的還在堅持和發展,有的則處于停滯的狀態,另外一部分則已經“人走政息”了。

而此前十幾分鐘里,這兩位學者曾發生過面對面的爭論。

高新軍記得,那天會上,王正緒闡述PPT前,便特意告知:“我們的調查結果可能要悲觀一些。”

王的調研是以“基層民主發展現狀如何、鄉鎮的民主和制度是否有利于政府的合法性、是否提高了治理的績效——政府的服務質量、是否提高公民對民主的需求”為核心,綜合全國經濟發展和地理分布等因素,選取了全國9個省市,22個鄉鎮或街道辦為調查點,在每個鄉鎮選取了2-3個村,以隨機入戶、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了100戶(每戶一人)左右的村民、10-20名鄉鎮政府工作人員。訪談了數十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