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基督的好兵”
馮玉祥的信仰和治軍模式混合了中國的傳統倫理和基督教,歸根到底是一種實用主義
馮玉祥的信仰和治軍模式混合了中國的傳統倫理和基督教,歸根到底是一種實用主義
從民國初期,馮玉祥就在中國現代史上留下了一個獨特的稱號——“基督將軍”。
在許多早期傳教士寫的書中,馮玉祥都被寄予厚望,他的皈依和作為被贊美為一名“耶穌基督的好兵”。
少年時期的馮玉祥曾對“洋教”充滿了仇恨。14歲入伍時,保定府發生瘟疫,他放槍打過福音堂的門匾。他有時也會跑到福音堂搗亂。有一次,當他聽到神父講經說“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給他打”,立馬和幾個同伴抬起教堂的桌子就走??吹缴窀笩o言以對,大笑著揚長而去。
很快,馮玉祥就被一連串的親身經歷所震動:當時義和團舉事,把保定天主教堂的全體教士逮捕殺害。臨刑前,一個叫“莫姑娘”的女傳教士突然提出只殺她一人而釋放其他傳教士的要求。這種犧牲自我的殉教精神讓他第一次對“洋教”產生了好感。
1905年,馮玉祥因病住進了崇文門醫院。他受到了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照顧,當他表示感謝時,醫生們說:“不要謝我,請你謝謝上帝。”這讓他非常感動
馮玉祥是個情感豐富的人,他更為信徒們嚴謹的生活態度而心動:基督徒中沒有人吸食鴉片;無論貧富子女都上學;都有相當的事業,無游手好閑之人,婦女沒有纏足的。“就這簡單的幾條,使我非常羨慕。當時我想,全中國的人民若人人都能如此,國家必定慢慢的有辦法,社會必定慢慢的有起色,因此我對基督教的態度就一天天不同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