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還是和解?——《趙氏孤兒》流傳史
《趙氏孤兒》集合了復仇類型和懸疑類型的故事,中國戲曲里很少有超出它水準的劇本。
責任編輯:平客 袁蕾 實習生 趙大偉 吳諾唯
“凱爺這個選擇很好,《趙氏孤兒》的故事實在是太棒了。”戲劇導演田沁鑫第一次看《趙氏孤兒》是在臺北的一家戲院,她和林兆華一起看了張學津主演的京劇全本《趙氏孤兒》,她當時就有了將此劇搬演為話劇的念想。
“我的辦法是盤根問底。”田沁鑫一頭鉆進圖書館里,尋找《趙氏孤兒》的前世今生。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戲曲,《趙氏孤兒》故事的成型經歷了從《左傳》到《史記》再到元雜劇的過程。
這個故事第一次被文字記載是在《左傳·宣公二年》里的“晉靈公不君”,晉靈公和大臣趙盾之間發生了沖突,晉靈公派刺客刺殺趙盾,趙盾出逃,趙盾之弟趙穿誅殺晉靈公,趙盾復官。而在《左傳·魯成公八年》里,出現晉滅趙氏家族的記載,莊姬與趙朔及其弟趙嬰陷入三角戀情,趙氏家族出面干預,后莊姬向晉侯進讒,與趙家有仇的大臣趁機介入,借機清除了趙氏家族。趙武被莊姬藏在宮中,長成后重返于朝。
在后來《史記》中的《晉世家》里,基本延續了《左傳》的敘述。但在另一篇《趙世家》中,“司馬遷把它傳奇、小說化了,刪除了莊姬和趙嬰私通的情節,添加了屠岸賈這一導致趙氏家族滅門的重要人物,還明確趙武為趙朔之子,以文學化的手法和小說家的筆法,增加了托孤、救孤、撫孤、復仇的故事情節,強調的是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