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廈里的一百個國度——一座大廈里的混血生態
一座大廈里住著的人群,竟然來自100個不同的國家、地區和民族,這無疑是最能體現香港社會多元性的地方。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Gordon Mathews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來調查重慶大廈內的社會百態。在近期,這里也被《時代》雜志評為亞洲最國際化的地方。
住在鳥籠里,是香港的特色之一
從2006年5月開始,我每周在重慶大廈住1-3天,進行了一年多的調查。大部分時候,我就是和人說話。我坐在便宜的餐館里,等著和進來的人聊天;我也坐在我一個朋友的店里,看顧客來往;我還在那里給政治避難的人講課。
于是,我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
先說政治避難的人吧。他們有幾百人,大部分來自南亞或非洲,包括斯里蘭卡、孟加拉、巴基斯坦、烏干達、贊比亞等等。很多人在本國發起過政治運動又失勢了,害怕在國內遭到逮捕或被迫害,逃到香港來。其中我認識的一個,在國內被警察把一只眼睛打瞎了;另一個,腿上還留有一顆子彈,說是被自己國家的軍隊打的。他們住在重慶大廈里,由于是難民身份,不能工作,只能靠基本救濟為生,每天領點豆子和面包以為三餐,困頓艱難。很多人沒有合法身份,卻憋不住要出去走走,或提心吊膽,怕一旦被發現,就要被送進拘留所;或四處流蕩,無所事事。
這很可悲,因為很多這樣的人其實極富才華,在本國也是中產階級。我在那里給他們上英語課,但實際上我們只是討論時事,他們根本不需要我來教英語,絕大部分人英語都說得很好。他們本可以做更多的事,卻是不能。
重慶大廈里最大的人群是世界各地的生意人。他們可能來自牙買加、墨西哥、厄瓜多爾,或者沙特阿拉伯,總之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人,都可以在這里安營扎寨。這群人中,以非洲手機販為最多。我估計,現在南亞和非洲正在使用的手機有20%來自重慶大廈。
這些商人無數次向我抱怨過,他們不能完全信任中國廠家。譬如向中國的廠家訂了1000件藍色襯衫,但貨運回國了才發現,只有600件是藍色的,剩下400件變成了黃色,賣不出去;或者衣服的材料已被改換過。
最有趣的是中國假貨。很多非洲國家的人認為,我們很窮,為什么要穿真的Armani?我們確實可以買假冒的Armani。但問題是,如何使假貨進出中國和非洲的海關?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有個非洲過來的人,看我一眼,就能判斷我穿西服的尺寸是多少。他練就這番眼力,是因為他每次回國,都要帶回去20套左右的西服用以賄賂官員。在他的國家,他是不給錢的,只用西服行賄。
還有大量的假手機,各種牌子型號,從中國涌出來。我在重慶大廈里見過假手機交易。有意思的是,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假貨”這樣的字眼從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制造”,換句話說,在某些特定語境下,“中國制造”就意味著“假貨”。但更多的時候,他們還不這么直接。舉例說,一次交易中,一個賣家出示了一款新的諾基亞手機,要價400港幣。買家會說,我只出180港幣。如果是在一場正規的交易中,嚴肅的買家還價不可能壓這么低,他大概只會降到340港幣。所以當買家只愿意出180港幣的時候,賣家立即明白,對方的言下之意就是,他要買“中國制造”產品。
生意人在香港停留的時間總是很短暫。一個手機商,可能每次只在香港停留四五天,他們把買到的手機放在行李箱里,然后就走了。
還有一種住客,是持旅行簽證來香港的工人。他們大部分來自印度,因為印度生活困難,寧可飛到香港打一段時間的工再回去。他們許多在餐館、客房服務,或者幫人裝運貨物、打包裝。旅游簽證一般最長180天,這期間這批人就住在重慶大廈。
真正長期住在重慶大廈里的人,是客房老板。他們幾乎都是中國剛解放的時候從大陸過來的,很多來自上海,還有些來自福建。他們在重慶大廈里經營客房,自己也住在這里。
王家衛的《重慶森林》毀了重慶大廈。它使絕大部分的香港人對重慶大廈深懷恐懼,不敢進入。
事實上,重慶大廈并不比香港的任何一座普通公寓樓更危險。
這里有大概100間客房,房價通常在100-200港幣,極其便宜,所以世界各地的生意人愿意選擇住在這里,以節約成本。大部分時候,各種族之間都能和平共處,相安無事,因為人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我有一個相熟的巴基斯坦手機經銷商,專賣手機給非洲人。他們經常講價還價,場景很好笑,一個人用計算器打上價錢280塊,另一個打200,這邊又打260,那邊又打220,有時還爭得很激烈,但無關文化和種族。
在重慶大廈被搶劫的可能性非常小。我在那里住了許多晚,從沒見過一起搶劫案。我惟一聽到的一起搶劫,是一個大陸來的妓女,堅持讓她的非洲顧客去洗澡,然后拿著他的錢財走了。但這也只是我道聽途說而來,作不得數。
在重慶大廈里,并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黑社會聚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香港本地的黑社會分子根本不敢進重慶大廈——他們不懂英語。
如果你上網搜索,可以發現很多古老的關于重慶大廈的網站,都說這是一個可怕的地方,充斥著犯罪、火災和毒品,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想,在過去三年里,重慶大廈一直很安全。最大的變化是重慶大廈的業主們加強了聯合,使大廈的走道和公共區域里布滿了閉路電視,有效地減少了犯罪。此外,垃圾回收改善了,客房雖然很小,但很舒適干凈。附近雖也有妓女游蕩,但她們都不在大廈里做生意。
上星期六,我問一個客房老板,她最喜歡的客人是哪種人,她說是非洲穆斯林,因為他們大多言出必行,舉止得體。而她最不喜歡的,其實是中國大陸客。很多旅行社安排的住宿非常便宜,就把客人帶到了重慶大廈。游客根本不知道會住在這樣的地方,來了看到后,很震驚。
我曾和一個從廣州來的旅客聊天,問她感受如何,她說她不喜歡非洲人,覺得非洲人“好恐怖,好臭”。他們也看不起印度人。很多中國人的種族歧視很嚴重。
日本游客則不同。他們通過日語網站和旅游手冊,對重慶大廈很了解,慕名而來。日本不是個多種族的國家,所以日本人到重慶大廈來,想看看其他人種是什么樣子,他們在那里就餐,和人聊天,顯得輕松愉快。
此外,還有歐洲和美國游客,他們中的很多人是曾經的吸毒者。大概在1970-1980年代,重慶大廈是很多西方癮君子的旅游圣地,據說在這里充斥著毒品。今天,仍會有個別西方游客在重慶大廈住下,緬懷過去,覺得這是個浪漫的地方。
現在的重慶大廈里,開了大概七八家高級飯館,由于媒體的推薦,吸引了很多本地食客。但當他們去飯館的時候,顯得很害怕重慶大廈本身。所以你經常見到香港人一進入大廈,就快步疾走,迅速穿過大廈進入飯館,然后覺得自己又安全了。這很傻,但是是事實。
而在這些本地人集中的飯館里,你會覺得和在香港其他的高級飯館一樣。我不常去,因為我的研究對象們,不去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