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許多國家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中國廣場藝術20年
“廣場大型活動靠的就是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這其中包括領導、藝術家、表演者、組織者,甚至現場的環衛工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廣州亞運會還有成千上萬的市民百姓的參與與支持,這就是‘中國的廣場藝術’?!标惥S亞說。
責任編輯:平客 實習生 趙大偉
以電影《追捕》聞名中國的中野良子在廣州亞運會閉幕式上演唱了日本民歌《櫻花》,因中日關系正值敏感期,這個節目險些被拿掉,但最終,觀眾還是看到了日本浮世繪風格的盛景。 (CFP/圖)
1975年舉行的第三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以團體操表演為主體,其中一個環節被命名為“一代新人在成長”。 (CFP/圖)
陳維亞認為,自己不過是個“掌舵人”,有時會遇到外力,而他更愿意把這看成助力。 (CFP/圖)
團體操在東歐、前蘇聯、朝鮮等國家和地區也曾一度風行,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開幕式曾以團體操形式呈現。直到前蘇聯解體后的1998年,世界青年運動會在莫斯科舉辦,依然在開幕式中保留了團體操元素。 (南方周末資料圖)
英聯邦運動會有一屆開幕式設置了一個環節,叫“熱愛和平”,找來了300名演員在場地內放飛和平鴿。導演萬萬沒想到,臨到開幕式當天,恰逢罷工日,演員沒一個來的。導演只好自己一個人孤零零走進場地,手捧一只和平鴿,把它給放了。
出人意料的是,現場觀眾反應強烈,給這位“一個人在戰斗”的導演以熱情的掌聲與歡呼。
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陳維亞對這個“放鴿子”的故事印象深刻,他說,這種事在中國絕對不會發生。“我們的國家體制就意味著我們能夠成功,而別人做不到,真的做不到。”
雅典奧運會開幕式導演曾經告訴陳維亞,“我很羨慕你們,一指揮大家都動,這在西方是很難的。”
陳維亞從事大型廣場表演藝術已近20年。1993年,他第一次參與了和運動會有關的開幕式導演工作,從全運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北京奧運會到廣州亞運會,他見證了中國廣場表演藝術近20年的變化。
不必像奧運那樣“潛入”場地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結束后,一個施工隊伍迅速“潛入”鳥巢,開始連夜作戰,他們要在三天內拆掉開幕式所用的設施,還要安置好閉幕式需要的所有裝備。作業團隊必須在鳥巢開始賽事前完成復雜的裝卸。
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的場地設在市中心的小島海心沙上,而這里不會進行任何賽事。
兩年前接下這個任務時,陳維亞是按照室內場館設計開、閉幕式的。聽說搬到島上的消息,他一下子有點懵。但很快,他意識到這樣也好——開、閉幕式和賽事沒機會“打架”了,可以從容地進行設備安裝及彩排。而奧運會過去僅僅兩年,人們不免習慣性地以“奧運標準”期待亞運,場地大不同,也就沒了可比性,
亞運會開、閉幕式舞美總設計苗培如是陳維亞的老搭檔,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直到閉幕式臨近開始的最后時刻,還在根據各方意見進行調整、修改。11月23日,亞運會閉幕式第一次帶觀眾彩排,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來到現場,看了整場演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