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就會走出去——臺灣愛樂交響樂團的大陸破冰之旅
有24年歷史的臺灣愛樂交響樂團11月16日第一次到大陸演出,參加了“2010廣東亞洲音樂節”。樂團名稱曾讓他們無法出行,“愛樂”二字促成了這次破冰之旅。
責任編輯:平客 實習生 向婷婷
有24年歷史的臺灣愛樂交響樂團11月16日第一次到大陸演出,參加了“2010廣東亞洲音樂節”。樂團名稱曾讓他們無法出行,“愛樂”二字促成了這次破冰之旅。 (臺灣愛樂/圖)
“‘臺灣愛樂’這個名字連我的家人也不知道,完全是出去時用的,樂團門口也沒有掛這個牌子。我丈夫幫助我整理行李時,發現行李箱的貼紙上是‘臺灣愛樂’字樣,還問我:你們怎么變成‘臺灣愛樂’了?”‘臺灣愛樂’的低音管演奏員高靈風說。
11月16日晚,高靈風和她的95名“臺灣愛樂”團員一起,在廣州星海音樂廳演出了馬勒的“第五號交響曲”。
表面上,這只是“亞洲音樂節”的幾個重頭戲之一,實質上,這是“臺灣愛樂”首次訪問大陸,帶著“破冰之旅”的符號。“臺灣愛樂”在臺灣是最高級的交響樂團。
在亞洲音樂節邀請方的宣傳冊里,印的是“臺灣愛樂”;在受邀方帶來的音樂季宣傳冊里,印的是NSO“國家交響樂團”。
這有點像大陸的一個單位兩塊招牌。“臺灣愛樂”是對外別名,樂團隸屬中正文化中心。中正文化中心又隸屬“教育部”,是臺灣“國家音樂廳和國家戲劇院”的經營管理單位,在大陸則有一個“權宜”的別稱“臺灣兩廳院”。“因為名稱問題,從1997年到2007年,長達10年時間沒法‘出國’演出。”這次帶團來廣州的“臺灣愛樂”執行長邱瑗說。
把臺灣文化帶出去
16日晚上在廣州星海音樂廳演奏馬勒時,高靈風坐在低音管合奏員的第二個位置。那個“合奏員”的位置她呆了22年沒有變。
1989年高靈風從法國留學回到臺北,恰逢“聯合實驗管弦樂團”招考一個低音管手的崗位。她考取了這個位置。
臺灣“教育部”于1986年抽調幾所大學的師生組成“聯合實驗管弦樂團”,樂團團長一度由臺灣師大校長、“教育部”次長、臺灣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中正文化中心主任擔任。1994年,“教育部”認為“實驗”的階段性任務完成,將樂團改名為“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簡稱NSO“國家交響樂團”。
改為NSO后,1997年,高靈風隨團去了柏林、巴黎、維也納巡演。“那個時候盡管臺灣有錢,但樂團還不是很精良,‘出國’演出,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