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101202)
我的中國夢:有一天,國人在投訴某些違法違規現象時可以安心從容,而不必擔心自己的舉報信息會被泄漏,會被打擊報復。
責任編輯:陳敏 史哲 蔡軍劍
給個撒歡玩的地兒
◆回應“業余的榮耀”(11月25日A4特稿)
看了本文,非常感動。那些來中國打醬油的運動員更值得尊重!
我們住在省廳級單位的家屬區,地面基本硬化成停車場了。下班后,想打籃球、羽毛球的話,只有騎車去不在附近的高校里,經歷保安盤查跟學生艱難蹭地盤之后(也有不用蹭的場地,漂亮還圍著鐵欄桿,省去撿球的煩惱,但要交錢?。?,玩上半個小時就得回家了,時間成本太高,讓我等準中年人知難而退,每天只能在家屬院里遛彎兒。俺家娃娃學校里提倡跳繩,明智??!單兵,不占場地,還能出一身汗!
俺也想把身體鍛煉好,也想“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退一步說俺就算了,俺家娃娃要能有一個撒歡玩的地兒就好了,做夢都盼著家門口有個免費鍛煉的場所??!
(infzm.com網友:faya)
最好的廣告注釋
◆回應“爭奪趙作海”(11月25日B5法治)
對這篇文章最好的注解,反倒是版面下方的建行廣告中的幾句話: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心相交,成其久遠。搶奪趙作海的藺文財和李素蘭,動機是以利還是以心?真希望剛走出冤案的老趙,也能看懂這幾句話。
(浙江寧波 楊曉峰 公務員)
較真到底,改良不止
◆回應“布道者蔡定劍”(11月25日B6法治)
蔡定劍先生的較真勁兒,讓我想起11月初遇到的幾位臺灣背包客。過完馬路,他們很認真地問:明明是綠燈了,為什么還有車呢?你們為什么要躲車,車不是應該跟行人保持距離嗎?
參觀閩臺博物館時,我們在閉館前十分鐘找洗手間,遭到工作人員的冷嘲熱諷,臺灣同胞又不解了:工作人員怎么敢如此傲慢呢?我們行使一下人民的權利,去投訴吧……
你我如何推動改革?請從培養較真勁兒開始。別忘了,“每個人都是改革的推動者”!
(泉州 莎莎 大四)
有綠地,就沒停車場
◆回應“法國如何建設‘生態城市’”(11月25日C10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