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樣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杜維明VS袁偉時

仁、義、禮、智、信,應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礎上。否則,它只能為宗法專制服務。

責任編輯:戴志勇

仁、義、禮、智、信,應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礎上。否則,它只能為宗法專制服務。——袁偉時:中山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中國近代史專家。

在自由之外要帶進公正。在理性之外,要帶進同情、慈悲。在法治之外還有禮讓。個人尊嚴以外,還有社會和諧?,F代西方所代表的基本核心價值,是扎根在西方的普適價值,但同樣有一些可以是扎根在中國、在東方的普適價值。——杜維明:哈佛大學教授。他提出儒學的第三期發展,為儒學的現代轉化開拓了國際視野。

向春/漫畫

否定三綱,肯定五常?

子云主持人):袁老師覺得“五四”是對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而杜維明先生則認為“五四”把儒家的老底子都壞掉了,為什么?

杜維明:有點斷章取義。我的觀點是“繼承五四”和“超越五四”。“五四”知識精英對儒家的創造轉化有極大貢獻。但對一種源遠流長的文明全盤否定,把一個民族的沒落,全歸結在儒家文化頭上,有些粗魯。不能平心靜氣地判斷傳統核心價值的優質部分,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一樣殘酷。

當時的精英認為激烈批評傳統文化,即能為學習西方創造條件,還認為西化了,就充分現代化了。今天,最普通的知識人也知道,這種極端心態必須超越。

袁偉時:新文化運動從1912年開始。蔡元培做教育總長,下令“小學讀經科,一律廢止”;“忠君與共和政體不合,尊孔與信教自由相違”,必須從教育方針中剔除;公民道德的全部要旨就是法蘭西大革命揭示的“自由、平等、親愛”。

它對傳統文化不是全盤否定,只批判、否定傳統文化中的“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杜先生曾提出,新文化運動應肯定仁、義、禮、智、信,我贊同,但想補充,五常的道德規范應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礎上。否則,它只能為宗法專制服務。

杜維明:我基本同意。我曾認為三綱是權威主義、等級主義、男性中心主義。王元化先生以前提倡新啟蒙,晚年跟我說,不要輕易否認三綱。他說,陳寅恪在為王國維寫墓志銘里,說三綱六紀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價值,我很驚訝,要進一步思考。

我所了解的三綱是從《白虎通義》開始,并不是孔孟儒家最基本的價值,但五常毫無疑問是。三綱五常是雙軌形式,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如,夫婦有別的那個“別”并不是差別,而是分別。以前男主外女主內,現在也可以女主外男主內。

《白虎通義》里,君為臣綱,并不只是說君是重要的,大半都是臣對君的不合理、不合情的行為做批判;父為子綱,也多半是子對父的批判;夫為婦綱,多半是婦對夫的批判,有很多要進一步考慮。

五倫、五常也是普適價值,西方的自由、平等、博愛、法治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和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可以平等對話。

儒學要對一些糟粕,特別是從三綱引發的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