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戰爭:北約、華約、三國殺?高校自主招生聯盟“混戰”始末
自1952年中國首次統一高考以來,還從未有過如此大規模的部分高校聯合招生考試。北京大學為首的高校自主招生聯考同盟被人們戲稱為“北約”,而“華約”自然是指清華大學所在的七所盟校。
責任編輯:馬昌博 李梁 郭力
■自1952年中國首次統一高考以來,還從未有過如此大規模的部分高校聯合招生考試。中國最頂端的高校將結束“混戰”,而以集團作戰的態勢進行招生競爭。
■清華聯盟曾數次以不同渠道向北大試探發出邀請,以求建立“強強聯合”的超級聯考同盟,但北大遲遲沒有做出回應。
當下高校自主招生呈三足鼎立,而關于聯盟意圖跑馬圈地以便“拔尖”的質疑,一直存在。 (CFP/圖)
進入2010年11月,在全國各大城市的街頭巷尾,那些穿著中學校服的孩子們口中的高頻詞匯多了兩個——“北約”、“華約”。這時,如果你以為他們談論的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或是華沙公約組織,那么抱歉,你OUT了。
他們談論的是攸關自己身家前途的高考話題——北京大學為首的高校自主招生聯考同盟被人們戲稱為“北約”,而“華約”自然是指清華大學所在的七所盟校。
自1952年中國首次統一高考以來,還從未有過如此大規模的部分高校聯合招生考試。最為惹眼的是,中國最頂端的高校將結束“混戰”,而是以集團作戰的態勢進行招生競爭。
11月25日,“高校戰爭”再次升級。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八所以工科見長的高校在各自網站上同時發布八校將合作自主招生的消息,并簽署《卓越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議》。
至此,“北約”與“華約”的PK升級為“三國殺”。
這場空前的高校結盟是怎樣醞釀成型,步步升級?它對于中國一直呼聲甚高的高考改革意味著什么?引起廣泛爭議的高校自主招生又將在“聯合作戰”的硝煙中走向何方?
高校大事件:結盟
2009年5月1日,地處沈陽的東北育才中學迎來60年校慶。一批不為人熟知但卻對招生方式有著直接影響的重量級賓客也齊聚在這里,而他們的決議將醞釀一場中國高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