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戶改
在經歷了7年和全國各地一樣不痛不癢的戶籍改革之后,成都終于決定干一票大的。
責任編輯:馬昌博 曹筠武
成都的戶籍改革方案經過了“政治、社會、經濟”三方面的風險評估——政府的投入成本正是戶改的難點。在終于“搞清了勝算與敗算”之后,主政者決定,這事能干。
在經歷了7年和全國各地一樣不痛不癢的戶籍改革之后,成都終于決定干一票大的。
這份在11月16日廣為公布的戶籍改革方案,名為《關于全域成都城鄉統一戶籍實現居民自由遷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它宣告成都在2012年年底前將真正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戶籍統一,實現城鄉居民各項基本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的權利平等,實現城鄉居民的自由遷徙——一句話,農民可以“無條件”自由進城,并享受和城里人一樣的各種保障。
不僅僅如此。
與此前一些城市的做法不同,成都的戶改,農民進城將不以犧牲承包地、宅基地等財產權為代價。而且農民即使不進城,政府也同樣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
還不僅僅如此。
同時,成都戶改方案還提出,將破除城鎮居民到農村居住、生活、就業的障礙,將實現在有充分保障的情況下,城里人也可以自由“下鄉”。
輿論一時震動。
此前,各地持續了多年的戶籍改革因為城鄉二元化體制壁壘破除困難,成本巨大,往往只是“表面動作”,幾近停頓。而此次成都的戶改方案,也由此迅速被譽為“最徹底的戶籍改革”。
成都何以會做出這樣的戶改?其動力和勇氣何來?要承受的改革成本又有多少?成都戶改的真正用意又是什么?
觀點碰撞
陳錫文(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土地資本化的實質是土地非農化
到處都流行的土地的資本化,我解讀下來的理解,所謂的土地資本化,這里講的是已經被耕種的土地,已經被使用的土地,它的資本化就是農業的非農化,否則農民使用土地難道不是一種資本嗎?所以我覺得這個觀點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土地市場化的實質仍是農地非農化
第二個觀點現在也很流行,土地的市場化,因為土地是按用途管理,按規劃使用,所以土地的市場一定是分類的,籠統地講土地市場化實際上我個人的觀察,努力地想把農地或者是農村的土地變成城市的土地。
農地與建設用地比較級差地租是荒誕的
把農地和建設用地來比較它的差距,我覺得這是很荒誕的事情。農地的(級差)利用主要表現在肥地上,對土地投入的越多,土地就越有價值。肥地用在建設上有什么用?顯然是毫無用處,所以最肥的土地拿來蓋房子不見得都弄得好,弄得不好由于土地的肥沃、疏松這樣成本還會增加。
用地計劃是宏觀調控和經濟平衡的手段
現在的情況我看到不少地方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把農村的土地超過國家計劃,或者是不按國家的計劃進行大規模的投入,所以這樣帶來的結果不知道你要放多少 貸款,你也不知道要用多少鋼材,多少水泥,你也不知道要搞多少基礎設施才能滿足這樣的建設需求,于是帶來宏觀調控難以實現,于是也帶來經濟結構不平衡。
堅持家庭經營為農業經營的主體
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引導城市資本,引導工商企業進入農村市場,以工商企業化經營替代農戶經營主體。作為一個探索不見得不可能,但是作為一種理論,作為一種制度,我覺得是需要非常慎重考慮。
大家都可以把眼界放寬一點,二戰之后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主張推行(農業)以資本為主導,因為那絕對不是成功的。
如果說把農民的合作組織搞好,把農業的社會化組織體系搞好,那么家庭經營的理念永遠會是生機勃勃。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四個條件
第一,如果要搞這項事業,你必須獲得國土資源部所給予的土地建設用地周轉指標。
第二個基本原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