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搶”錢
銀行通過昂貴的代價獲得存款,而這些代價最終是讓借款人來承擔的。
責任編輯:吳立波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羅瓊 杜蕾
宏觀緊縮正在改變銀行行為,并通過貸款緊縮迅速影響到整個經濟。
每到資金緊張時,違規高息攬儲必然登場 (Phototex/圖)
11月27日,一個飯局之上,老劉8000萬的存款變得奇貨可居。
“賣8000萬的存款,3天,收1%利息啊。”老劉是廣州一家小額貸款公司負責人。所謂的“賣存款”,就是老劉讓客戶將資金暫時放到指定的銀行中去。
飯桌上的三個銀行客戶經理開始琢磨該不該拿這個錢,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地計算著。臨近月末,他們所在的銀行考核存款的力度突然變得很大。
原因很簡單,各銀行突然陷入前所未有的資金緊張之中。2010年前10個月,銀行多放了6.88萬億貸款,11月前3周新增貸款市場風傳已近6000億元。而2010年全年,政府計劃新增貸款只有7.5萬億,額度幾乎全被用完。
另一方面,銀行流動資金在驟減。隨著近幾個月通脹壓力驟增,10月銀行系統儲蓄存款減少7000億,人民銀行不得不多年來首次加息。到了11月,兩次提高準備金率又凍結了銀行約7000億資金。一來一去,銀行系統減少了1.4萬億資金。
但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反而加強了。銀行內部已有消息說,監管部門已著手部署考核“日均存貸比”,并強化對銀行75%的存貸比(貸款與存款之比)的考核。實際上,部分銀行現在的存貸比都已經明顯超過了這個監管紅線。
于是,各家銀行很普遍地加強了對存款的考核,而客戶經理們也不得不隨著上級考核的指揮棒轉。
“搶儲”混戰,擦邊球滿天飛
現在飯桌上,三天1%的價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