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回歸“穩健”代表“從緊”嗎?
事實上,1998年至2007年間,我國一直實行著“穩健”的貨幣政策,但“穩健”的內涵在不同時期都有差異。
“為了削弱通脹預期,阻斷通脹預期向現實通脹的傳導渠道,建議明確宣布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向社會各界發出清晰的政策信號。”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11月30日在《金融時報》發表的署名文章《再論向穩健的貨幣政策轉變》代表了央行對于日趨嚴重的通脹形勢的預判。
3天后,據新華網報道,12月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2011年我國貨幣政策將由“適度寬松”轉向“穩健”,同時將繼續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
這是2008年11月中國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提出貨幣政策“適度寬松”并執行兩年有余之后,首次回歸“穩健”。
此次會議還提出,要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
回顧近十年來央行的貨幣政策,1999年至2007年上半年,我國一直實行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2007年下半年,由于流動性過剩以及通脹壓力上升,央行及時調整貨幣政策基調,轉為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
2008年11月5日,根據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的形勢,國務院要求實行積極的財政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