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專題·權力隱士】“說故事的人”——他們左右世道人心
從口耳相傳到活字印刷到影像到3D技術,故事的傳播早已不必依賴村口老槐樹的樹蔭。許三多、同??蜅?、眷村的故事通過現代家庭的圖騰――電視,完成了深入人心的傳播?!半娨暿橇硗庖环N‘閱讀’”。它對世俗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或許比我們以為的要多得多。在故事柔軟姣好的面孔下,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李敖對他的讀者說,你們吃雞蛋就行了,何必要看下蛋的雞呢。
這話不盡準確。包括李敖自己在內的經驗告訴我們,許多時候,雞可比蛋要生猛得多。我們要致以敬意的,正是這樣幾位“下蛋界”的先進工作者,正經講故事的人,“壁爐前的絮叨者”。
他們不好評論,也不擅詩詠,他們習慣的表達方式是,綿延舒緩的故事,因為選擇了俗文化之集大成者――電視劇――作為載體,在文學野心和媚俗惡名之間,便顯得處境尷尬。但這并沒有妨礙他們的故事得到最大化的傳播,成為我們身處祖國各地的祖母、姨媽、姑父、岳丈等諸多親人們的精神食糧,甚至遠銷到世界上其它地方,為我國文化產業貿易逆差局面挽回些許顏面。
他們文弱書生,貌不驚人,但精神豐滿,頭腦健碩,有顛覆的勇氣卻并不孤芳自賞,有俗世的煙火卻不乏確定的堅持。他們的故事,是有力量的故事――蓄勢待發、含而不露、篤定決絕、嬉笑怒罵。由此,這些故事才能從海量的電視劇中脫穎而出,成為典范。相對于故事的廣為傳頌,他們堪稱隱士,隱藏在文字背后,影像背后,看虛構的命運如何牽動時代的表情,看故事的倫常如何重塑世道人心。他們有的人,老謀深算,胸有成竹,要拂拭歷史的塵埃;也有的人,起于網絡之微末,“滿紙荒唐言”卻有“一本正經心”―― 恰恰觸碰到了時代的G點。
沒有一個度量衡,能夠量度故事改變了什么、改變了多少。在故事柔軟姣好的面孔下,有滴水穿石的力量。說故事的人,這隱秘的權力的使者,無聲無息間,完成著一個又一個世代的顛覆與重建。
僅僅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
在一個文青扎堆的辦公室,說要做一期有關電視劇的專題,是很容易遭人鄙視的。&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