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中國零距未來】五問幸福

五問幸福

當你向世界提問“什么是幸福”,你極少有可能得到完全相同的答案。但是這個問題的意義,或許就在于回答的千差萬別。幸福是人生永恒的話題,無論它以時髦的幸福指數或何種面貌出現,都無法更改人們對“幸福”這一詞根的追問和思考。談論幸福時,我們在談論什么?本期“幸福中國”,我們記錄人們關于幸福的疑惑和感悟,試圖在“五問幸福”中接近這個玄妙的詞語。

幸福指數,
離幸福有多遠?

今天,你被幸福了嗎?
——微博網友

文|王夢怡  圖|全景
“幸福指數”這一概念起源于小國不丹,而今卻在中國成為最炙手可熱的關鍵詞之一。繼城市幸福指數排行之后,企業幸福指數、春節旅游幸福指數、投資者幸福指數、兒童幸福指數……接踵而至。

將“幸福”這一抽象的詞語進行量化,是想通過細致設置考查項目了解人們對于生活、社會以及情感方面的滿意度。在《中國民眾主觀幸福感量表》中,就有42個項目用于量化民眾主觀幸福感。而量化的結果,也被置于橫向與縱向的比較中,并與人均收入、成員學歷、GDP等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

幸福如何量化?幸福量化后改變基因了嗎?這大概是幸福指數走入公眾視野后最受關注的話題。有接受調查的網友表示:“我現在家庭年收入接近30萬,勉強算得上中產。但我認為,只要家人健康,子女茁壯成長,無論生活在北京還是上海,我都是幸福的。所謂的幸福指數太因人而異了,這其實是個偽命題。”當幸福指數成為人們的觀念消費品,恰恰說明人們對幸福的不自信,以及現代城市人的焦慮。

用幸福指數來標準化,多是為了以此為指標進行城市之間、人群之間的比較,將個人化的幸福感隱身于面無表情的數字之中。雖然這些數字為民眾的各項“滿意度”提供了參考,卻不能由此鋪陳“幸福”這個簡單而又抽象的命題。在“被幸福”的調侃背后,是個體掙脫整體的束縛,言說獨一無二幸福感的渴望。

幸福對于人類是無限主觀的一道課題,它是一道填空題而非選擇題,即使在“幸福是______”的橫線上填寫了“空”,那也未嘗不是屬于自己的正確答案。

幸福,是不幸
的反義詞么?
至于你——莫雷爾,我要告訴你的秘密是:在這世界上既無所謂幸福也無所謂不幸,只有一種情況和另一種情況的比較,如此而已。
——《基督山伯爵》

何為幸,何謂福?

根據漢朝許慎編著的《說文》中的解釋,幸,吉而免兇也;福,佑也,與禍相對。由此推想,“幸”與“福”在最初是避免兇禍之意。

幾千年以后,當在“不幸”的清單上列出想要避免的兇禍,無一發生的那一刻還會被認為是幸福么?或者,“不幸”已經在發生變化。

不幸,有來自外界強加的天災人禍、社會環境,也有來自主觀意志的名韁利鎖,欲壑難填。這與古代的“兇”“禍”已有分別,現代人的“不幸”摻雜了越來越多的主觀成分。

主觀的不幸如何產生?羅素在《幸福之路》中給出了一種答案,不幸在心理上的原因是各種各樣的,但是它們都有某些共同點。感覺不到幸福的人,在青年時期被剝奪了一些正常的滿足,于是便把這種滿足看得比任何一種其他方面的滿足更為重要,一生只朝著這一方面苦心尋求;他僅僅對成功,而不是對那些與此相關的活動本身,給予大量而不恰當的重視。

幸福一詞衍生至今,已經不甘于扮演不幸的反義詞。在幸福與不幸之間,有了更加廣闊和復雜的中間地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的豐裕,這個中間地帶和不幸的內涵都將繼續擴張,幸福在幸免于難之外,還附加了人的多重需求和欲望,讓“不幸”逐漸吞噬幸福的可能,也讓“不幸”和“幸福”之間的轉換變得愈加艱難。

欲望的正面敘述是索取,而另一面則是恐懼的增加。從原始的對死亡、病痛、離別的恐懼,到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復雜的人際關系,物質豐裕帶來的難以回避的攀比,在社會中尋找定位的焦慮。

人們不斷在給生活做加法,直到幸福不再是不幸的反義詞。


幸福清單上
的必需品?
人們是憑借道聽途說,而不是憑自己的見證產生需求的。
——盧克萊修

什么是人們幸福清單上的必需品?

很多人無法想象,宣稱清茶淡飯與豐盛宴席帶來快感相同的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Epicurus)正是英文中epicurean(好美食的、愛奢侈享受的)一詞的來源。

這位被視為窮奢極欲追求享樂的哲學家確實曾發表過不同于以艱苦自律為品德的同行的言論:“如果我把口腹之樂、性愛之歡、悅耳之娛、見窈窕倩影而柔情蕩漾,一概摒棄,那我將無法設想善為何物。”

然而,他在現實生活中,卻是一個極易滿足的人。他喝水而不喝酒,一餐內有面包、蔬菜和一把橄欖就滿足了。在這位“物質享樂鼻祖”的幸福清單上,“凡智慧所能夠提供的、助人終身幸福的事物之中,友誼遠超過一切。”自由和思想,位列其后。

尼采的幸福清單則是另一個哲學世界:“幸福狀態的首要結果是權力感。這種權力感渴望表達自己,或者是向我們自己,或者是向其他人,或者是向觀念或想象中的存在。”

哲學及人類其他的智慧形式可以提供對痛苦的慰藉,提供幸福的腳本,卻難以定奪幸福清單上的選項。而聲稱獨立而自由的人卻往往也很難真正了解內心的需求。真實的需要與人懵懂而直觀的欲望有很大差別,我們本質所需的精神世界的慰藉往往在物質世界中被仿造。一部分中國人的幸福清單上一定有“屬于自己的房子”這一必需品,然而在這個鋼筋水泥堆砌的“港灣”里,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家庭和安全感。難道,擁有房屋后,這些心底的愿望能夠真正得到滿足嗎?

幸福只能有自己來決定,卻未必每個人都能寫出真正的答案。


公益者
如何幸福?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禮記·禮運》

“公益”,即公共利益,這個概念是在五四之后出現的。如今的公益,無論與孔子天下大同的理想、還是九十年前初創的“公共利益”一詞相比,其范疇和涵義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公益者如何幸福?這似乎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幫助別人所帶來的快樂。在利己的本能之外,人還能夠通過傳播價值觀和快樂來獲得幸福感。在與宗教信仰無關的國度里,這種外向型的需求被很多人歸入馬斯洛需求層級的第五層:自我實現。這種強大的精神力能夠支撐人利用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從事利他的公益事業。

2009年,陳光標寫下的幸福留言是:“我認為一個人活著能夠帶給更多的人幸福與快樂,這就是幸福。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以人為本,人民至上,富而有德,德富財茂,叫幸福。”那時,他還沒有站在裸捐的風口浪尖,即將入選中國十大幸福財富人物評選候選人。這個“幸福”頭銜是別人給予的,也是“被幸福”。

真愛夢想基金會的發起人潘江雪和吳沖,在給他們的孩子通向世界的門楣上寫下一段話:“生命的意義: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人類苦難不可遏止的同情。”

沒有宗教的源動力,“公益”在中國需要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而它也推動著“幸福”在公益者和受助者之間的雙向流通。


你和你的家庭
幸福嗎?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爾斯泰

在我們的調查中,90%的受訪者都將“家庭”與幸福聯系在一起。其中有80%的受訪者表示,家庭和睦是幸福感最重要的來源。

62歲的退休工人楊書庸本應該就這樣平凡地度過一生,卻在今年意外獲得了一份特別的工作—“雪佛蘭新賽歐幸福大使”,工作內容是開著新賽歐四處游歷,將旅行中平凡的幸福分享給他人。這份工作改變了他退休之后平淡的生活,“可以去感悟幸福”。和他一起講述幸福故事的,還有160多個和家人一起游覽世博園的新賽歐車主。在世博會每日幾十萬的洶涌人潮中,這些家庭攜手游園,樂在其中。

周先生是蘇州城里一位普通的出租車司機,他的夢想是擁有一臺屬于自己的車,“雖然上班的時候都要開車,但那是別人的車,去哪兒也是別人說了算。” 對于這位每天與車打交道的司機,新賽歐是第一輛真正屬于自己的車。

他像其他的出租車司機一樣,每日在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有一個普通而溫馨的家庭。買車之后,周先生還是經常工作到凌晨,但是他仍然堅持每天早上七點準時開車送妻子上班、送孩子上學。幸福在他眼中簡單而純粹:“男人累點兒無所謂,能天天這樣跟家人相濡以沫,我覺得就是最大的幸福。”

林先生與大部分“新賽歐家庭”不同,仍是單身的他是陪同父母來上海參觀世博會的。因為工作原因,林先生近十年與父母兩地相隔,這曾經是個典型的“空巢”家庭。“十年里,每次我回家,父母都要站在門口等待很久,望眼欲穿地盼著我回來。”十年后,離家多年的游子終于體會到了“家”的溫馨和意義。2010年,林先生調回家鄉工作,并買了一部新賽歐,以方便家人出行。

參觀過世博會,林先生全家作為“幸福家庭”的范本參與了新賽歐全新廣告的拍攝工作。對于幸福,林先生的媽媽感嘆道:“他在外面工作很辛苦,能有空多回來,讓我們多照顧照顧他,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魏先生的幸福,來自可愛的兒子。世博園里,這個10歲的聰明男孩十分好動。在上汽通用企業館里,他觀看完未來感十足的動感電影《2030,行》,并參觀過未來城市交通概念車EN-V之后,興奮得一整天都在向家人講述自己的“汽車夢”。

魏先生帶著家人從湖北趕到上??词啦?,他的妻子一直想要開一間經營化妝品的店鋪,在今年終于實現了這個愿望。魏先生為她買了一輛新賽歐,作為偶爾去上貨的“貨車。”他們經歷了初期創業之艱,也體味到了家庭的力量,兒子帶來希望和快樂。“以前我們很少有機會帶孩子出來旅游,來上??词啦└菑臎]想過的事情。這次能一起來上海。全家都高興得不得了,一進世博園,三雙眼睛都不夠用了。一家人出門的感覺最幸福呀!”

2010年,新賽歐策劃拍攝的視頻《幸福的大多數》帶給許多人無盡的感動,和對“幸福”這個詞語的重新審視和思考。片中有來自煙臺、成都、株洲三個二、三線城市的普通家庭,向我們講述他們平凡而又特殊的幸福故事。著名音樂人小柯為視頻創作了主題曲《多好啊》:“多好啊,可以陪著你一起渡過那漫長。在漫長的路上因為有我而幸福。”

人們對托爾斯泰“幸福與不幸”的詮釋,往往執著于“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家庭是否總是相似,也在關于幸福的追問中成為懸而未決的疑問。

幸福是這世界上每一個獨立而自由的個體,它其實與中國大陸最新的世界20位幸福指數排名無關,與《圣經》中宣稱希望我們幸福的上帝無關,與深情地歌頌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堅信有人愛我們的雨果無關。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海子要喂馬、劈柴,周游世界。而每一個人,也有雕刻自己幸福軌跡的獨一無二的方式。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