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剿”評比:不要官官相擾
中央近日出臺相關文件,取消了地級市及以下黨政機構的評比項目審批權。而一個個“評比”背后,往往裹挾了上級黨政機構和下級地方官員以“政績”為核心的諸多現實需求,不斬斷這些利益鏈條,“清剿”過后,難免死灰復燃。
責任編輯:馬昌博 曹筠武 實習生 周冠誠
中央近日出臺相關文件,取消了地級市及以下黨政機構的評比項目審批權。而一個個“評比”背后,往往裹挾了上級黨政機構和下級地方官員以“政績”為核心的諸多現實需求,不斬斷這些利益鏈條,“清剿”過后,難免死灰復燃。
從中央到地方每年都在清理各種過濫的評比表彰,但反彈往往難以抑止。 (黑龍江糾風網/圖)
多年來泛濫成災但一直屢禁不止的官方評比活動,現在正面臨一場史無前例的“清剿”。至于勝敗如何,則仍待檢驗。
南方周末記者獲知,中央近日首次以黨內法規形式下發一份規范評比的紅頭文件。這份文件最引人矚目的規定是,所有評比項目實行中央和省兩級審批制度——這意味著,地級市及以下黨委政府不僅無權審批新的評比項目,一些舊有項目的舉辦權也隨之喪失。
文件同時要求各地從嚴掌握評比達標表彰項目,實行總量控制。而被保留的可行項目,也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參評單位和個人收取費用。
對于那些長期被上級評比折騰得焦頭爛額的下級官員來說,這是年底的一個好消息。此前,中央已經對評比活動進行了歷時十多年的清理,可幾乎每次風聲一過就會反彈,往往不過是改換名目,由此惡性循環。而此次“清剿”,各方普遍認為,徹底切斷市縣審批權的做法有望避免此前覆轍。
不過,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多數地方官員卻喜憂參半。喜的是,因為文件上升到黨規層面,執行力比以往更強;憂的是,圍剿效果尚需觀察。
事實上,南方周末記者調查后發現,一個個“評比”,往往裹挾了上級黨政機構和下級地方官員以“政績”為核心的諸多現實需求,“清剿”的核心,則應是斬斷這些利益鏈條,否則難免死灰復燃。
“清剿”首次上升到黨規層面
如果不是南方周末記者的提醒,江蘇省教育系統一位縣處級官員王軍(化名)已經忘記曾看過這份文件。每到年關歲末,類似的紀律文件將如雪片般飛來,除了中辦、國辦、中紀委、教育部發的不說,還有發自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內容大多千篇一律。“不外乎強調各部門不得擅自開展評比活動,即便開展也要一切從簡。”王軍說,一到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