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候鳥

鄱陽湖人鳥爭食,候鳥的出路在哪里?

責任編輯:朱紅軍 曹筠武

鄱陽湖人鳥爭食,候鳥的出路在哪里?

被獵殺的候鳥。偷獵者把天鵝稱為“白貨”,大雁稱為“黑貨”。 (CFP/圖) 

陷入天網的候鳥,越掙扎網越緊,只能坐以待斃。 (南方周末記者 呂明合/圖)

“天網”驚動直升機

獵鳥者在鄱陽湖中儼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晨霧散去,曾經的千里鄱陽湖正露出獵殺候鳥的猙獰面目。

一只,兩只……僅僅500米不到的直線范圍內,就有14只灰鷸、豆雁和不知名的小鳥,或因毒餌倒斃,或倒懸在高高的“天網”上。

“天網”已廣為人知,這種當地捕殺候鳥的工具,由絲網制成,高達四五米,通過用竹竿豎立在候鳥的棲息地中。

漲水時坐船布下天網,枯水季的深夜或凌晨撿拾候鳥,獵殺者在鄱陽湖中儼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次深入湖區的江西省新建縣野保站護鳥員黃先銀痛陳,就他所見,在新建縣及周邊地區,天網最多時有一百多張,深入湖心。

此言不虛,本報記者在鄱陽湖的沼澤地一路行來,湖中隨處可見“天網”,短則數百米,長達二三公里。

“新建縣不過是鄱陽湖很小的一塊,永修、星子、都昌、余干等沿湖各縣的候鳥更多。”中國林科院鳥類專家錢法文說,他從上世紀90年代初便開始研究鄱陽湖候鳥,天網總是禁之不絕,闖入視線。

多位當地知情者證實,捕鳥者選擇下網的時間,多為霧天或月光黯淡的時間,由于能見度不高,小天鵝等候鳥在飛行中,往往迎頭觸網,“頭先入網,然后是翅膀被纏住,越掙扎越緊,坐以待斃。”“其中大雁、天鵝值錢,不管死活都會被撿走,剩下的小鳥則任其自生自滅。”12月2日,黃先銀指著湖中一堆業已死亡的小鳥解釋說。“我們已經開始行動。”12月3日,江西省林業廳辦公室副主任謝玉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稱。說話當口,由江西省森林公安局、省野保局和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