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跳出“圈子”的評獎——首屆新星星藝術節背后的故事
沒有改規則,不是兩個獎,還是一個獎,由于這兩位藝術家中的任何一位單獨獲獎都不足完整表達評委所希望指引的創作方向,所以只能由他們分享。
責任編輯:平客 實習生 趙大偉
年度大獎無懸念
2010年12月6日上午,成都新會展中心2號館里出現了奇特的一幕:首屆新星星藝術節組委會的工作人員騎著自行車在展板之間忙碌著。他們正在把寫有編號的標簽一一對應地貼到作品旁邊。新星星藝術節組委會為了公平起見,特意把參展藝術家的姓名和參賽地區隱掉,用編號代替。由于作品數量眾多,展館面積較大,組委會的工作人員騎著自行車完成貼標簽的任務。
2號館里很快聚集了一群特殊的人,手里拿著筆和紙,穿行在展板前,這些人是新星星藝術節的終審評委,他們將從參展的100位藝術家的300件作品中評選出包括“新星星年度藝術大獎”在內的多個獎項。
組委會在終審評委的挑選上,照顧到繪畫、雕塑、設計、影像等多個方面,此次的評委,除了藝術家何多苓、汪建偉、毛焰,策展人陸蓉之,雕塑家隋建國等美術專業人士之外,還吸收了專業范疇之外的評委共同參與,他們是建筑設計師劉家琨,藝術批評家、詩人楊子,小說家韓東,詩人、批評家歐陽江河。
年度繪畫新人充滿爭議,兩位畫家的作品讓評委們百般糾結、難以取舍,占去了評委一多半討論時間。25號作品《畫室-初夏》充滿內心幻境色彩;53號作品《安迪與夢露》則包含卡通元素。幾輪辯論后,評委們最終舉起手,同意把這一獎項同時頒給這兩位同樣生于1982年的年輕畫家。 (南方周末記者 王寅/圖)
《畫室-初夏》何千里 (何千里/圖)
《安迪與夢露》劉巍巍 (劉巍巍/圖)
新星星藝術節的主辦方“藝術場”董事長曾瓊說:“希望終審評委不是已經被納入了當代藝術的某個圈子、某個派別或某個群體中的人,而是比較有獨立精神的。在終審評委的挑選上,我們希望他們是中國甚至在國際上都具有影響力的杰出人物,其眼光和精力能最后決定所挑選出的作品和藝術家是有說服力的。”
評委們看完藝術節的參展作品,集中到2號館門前的玻璃房子里,進行最后的評審,表決采用舉手的方式進行。九位評委一致把票投給了92號作品,這也是此次評選中的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