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貪吃蛇”游戲——一條地鐵引發的拆遷博弈
建603平方米的地鐵出口,征用3.5萬平方米土地。名為“市政公用”,實為修建“商務辦公大樓”。
責任編輯:米羅 實習生 陳鐵梅
建 603平方米的地鐵出口,征用3.5萬平方米土地。名為“市政公用”,實為修建“商務辦公大樓”。
地鐵有“吞食”城市土地的權利嗎? (梁偉馳/圖)
修一個占地只有603平米的地鐵出口,卻要征用約3.5萬平方米的土地,這發生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靜安區,而奇怪的是,在多征用、名為“市政公用”的土地上,將有一座“商務辦公大樓”拔地而起。
目前阻擋地鐵13號線和這座“商務辦公大樓”修建計劃的,是石門一路239號。這里原本是河南商人劉學東在上海靜安區租下的一棟5000平米大的4層樓房。因為上海市地鐵13號線的修建,這個鉆石地塊突然被納入拆遷范圍,被認定為“喪失任何商業價值”。
今年9月30日,靜安區人民法院以“房屋因(軌道13號線)市政建設被列入拆遷范圍,已失去任何商業可行性”為由對劉學東下發一審“通牒”,要求他解除跟原告即產權人上海電氣之間的租賃合同,并立刻搬出。
如此,劉學東不僅要“凈地出門”,還要倒貼幾千萬。一則,因為合同解除,拆遷人就無需根據《拆遷條例》給劉學東房屋置換和貨幣補償;二則,劉把商鋪租來后,又轉租給了三家公司,光違約金就高達幾千萬,這還不包括合同預期收益。
給劉學東帶來麻煩的地鐵13號線,在靜安區政府官網的描述中,和同樣在建的12號線是近年來靜安區規模最大的一個軌道交通建設項目,也是靜安區市政動遷中規模大、動遷戶數多、時間要求緊的重大建設項目。
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在各地大興地鐵的狂潮帶動下,一些地方政府以地鐵這一公共利益的名義拆遷囤地,正蔚然成風。地鐵似乎成為了一條“貪吃蛇”,總是尋找合適的機會吞上一口。劉學東在上海的遭遇,是為這一現象的注腳。
真的只是市政公用嗎
一個南京西路附近的繁華地塊,為什么一下子就喪失商業價值?在上海市城市規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flying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