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中國

曾出現在他筆下的深圳女孩說:“我一直很喜歡跟你聊,你知道我的全部!但每次你一回北京,我就有被掏空了的感覺。我覺得自己把什么都告訴你了,卻什么都沒從你那里得到?!?br />

 

  2007 年5 月21 日的《紐約客》雜志上,有一篇題為《走長城》(Walking theWall)的文章,作者講自己跟隨自發的長城研究者在北京周邊的荒僻古長城勘踏。沒成想作者自己從高處跌落,左膝受傷。
  我不知道普通的讀者讀到這里的時候會想些什么,我只知道自己讀到這里時很替這位摔裂了膝蓋骨的美國記者擔心,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美國人已不是一個與我的世界全然無涉的人了,畢竟我讀了他寫的《甲骨文》(OracleBones: A Journey between China and theWest,2006 年美國第一版,2007 年5 月臺灣出版繁體字譯本)。從那時起,這個美國人就與我有關了。
  Peter Hessler,中文名叫何偉。他剛到北京時,給《華爾街日報》駐北京記者站當剪報員,每月只拿500 美元的薪水,可能比許多中國人的工資都低。他只能租廉價的公寓,說他以前住過的地方沒有一處是像這間公寓這樣“被沒發生在這兒的一切所準確定義著”—“我沒在廚房做過一頓飯,我沒有一個晚上在看電視,我沒把任何一個北京的朋友請到家里來過。我沒買過一件家具,也沒在墻上掛過任何漂亮的東西。我沒收到過任何郵件—事實上我連確切的地址都不知道?!弊鳛槁眯凶骷液蜋C動記
者,何偉經常出門,一去兩個禮拜是常事。他的北京印象就是“我總是回到一個已經改變了的城市?! 〕鋈ヒ粋€月,回來就覺得自己成了《睡谷傳奇》里的瑞普· 凡· 溫克爾了”—一覺醒來,換了人間。
  在雅寶路周圍閑蕩的時候,何偉偶然認識了“京漂”Polat,這個新疆人成了貫穿《甲骨文》一書的重要角色,他后透明的中國來居然從中國的首都“漂”到了美國的首都。然而,整本書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卻是這樣一個場景:寒冷的冬日下午,Polat 跟何偉,一個來自新疆,一個來自密蘇里,站在華盛頓市的林肯紀念堂前講著漢語,身上穿著一模一樣的從雅寶路買來的假貨—仿冒Caterpillar 牌的
粗斜紋棉布T 恤。這是現實,也是超現實。身為記者,記錄現實,那是本分;捕捉到超現實,那就是福分??墒?,在《甲骨文》里,這樣的超現實瞬間有許多,我猜每個寫作者都會不無妒意地想:偏心的上帝未免太眷顧這個家伙了吧!

  事實并非如此,事實其實很簡單:天道酬勤而已。應該說,何偉屬于那種最勤奮的寫作者,只不過他不是勤于寫作,而是勤于生活,勤于接觸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們。當生活變得如此豐盈滿溢的時候,寫作似乎也變得跟剪報一樣輕松了。勤奮地生活然而,勤奮地生活本身,一點都不輕松。膝蓋骨摔裂了倒在其次,何偉說,他每個學期給以前在四川涪陵教過的學生寫一百封信。他從這些孩子身上能得到多少寫作的素材呢?假若單從功利的角度考慮,他這一百封信可說是徒勞無功的。
  老實說,何偉這個人之所以讓人感到十分親近,恰恰就因為他這些徒勞無功的舉動。他經歷這些事、結識這些人時,沒有抱著功利的念頭,也不會用完就丟。對普通人來說,這也許不算什么,但對于記者來講,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何偉筆下也出現過名頭大一點的人物,但他們都只是匆匆而過的面影,真正令你難忘的卻是那些普通人,那些在過度的夢想與過度的沮喪中載沉載浮的人們。
  即便如此,何偉仍會感到良心不安。他覺得他把自己接觸到的這些普通人的故事寫給另一個文化世界里的人看,這是不公平的。
  當他開始為《紐約客》寫稿后,每年只需交兩三篇,稿費就夠他在中國過一年的了。他說:“《紐約客》上印出的每個字,都值兩美元以上,夠在北京吃頓中飯的;寫上一個長句子,我就可以吃一周。這就是在外國生活的自由撰稿人搞的勾當:把接觸到的人和地方濃縮成文字,然后拿文字換錢?!?BR>  何偉無疑是一個極其敏銳的觀察者。在面對他時,你完全有理由相信,你的一切都被看穿了??扇魮Q成是采訪對象,我們誰又希望被人一眼看穿呢?曾出現在他筆下的深圳女孩也說過:“我一直很喜歡跟你聊,你知道我的全部!但每次你一回北京,我就有被掏空了的感覺。我覺得自己把什么都告訴你了,卻什么都沒從你那里得到?!?BR>  對何偉來說,中國是透明的。他的中文聽力很好,他能聽懂你說的每一句話,能聽出弦外之音,能聽出你沒有講出來的話。不管是丑陋的,還是顢頇的,不管是脆弱的,還是冷漠的,我們沒什么能瞞得住他。有時,你甚至會覺得,他不是中文聽力好,他只是把中國的一切都看穿了而已。他是可畏的友人。
  難堪的真實真實常常是令人難堪的,反過來說,令人難堪的也常常讓我們覺得那是真實的。趙老剛剛在《甲骨文》中現身時,是一個保護私產、保衛四合院文化的斗士;后來,我們知道他是趙蘿蕤的弟弟、陳夢家的內弟。何偉問他知不知道陳夢家生前曾被傳跟一個女人有不正當關系,“‘我從來沒聽說過?!届o地說,眼中沒有任何反應。我換了話題,僵局打破了。

  我知道故事本身還有門道,但我也知道從趙老這里再也聽不到什么了。盡管我與他談過那么多次,他性格中始終有某些部分被包裹得嚴嚴實實。他那一代的中國人很多都是這樣的,尤其是那些目睹過可怕事情的人們。他們的記憶藏在硬殼下面,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變硬?!边@時,我們對趙老是什么樣的人有了新了認識。
  可是一直要讀到第433 頁,我們才從陳夢家的弟弟口中得知,陳夢家收藏的明代古家具精品原本立了遺囑要捐獻給國家的,但趙蘿蕤生前反悔了。她死后,這些古家具高價賣給了上海博物館,得
到錢的正是趙老。陳夢家的弟弟直白說:“他就是貪心?!苯裉?,趙老夫婦應該還住在北京的某幢高級公寓里,可能每個禮拜還是要打三次網球,然而我們無法知道何偉采訪到的這些、何偉感覺到的這些是否是真的。

  我想,被寫進書里,尤其是被寫進外國人的書里的中國人,永遠會覺得不公平。在書寫者與被書寫者之間,永遠沒有平等。我們只能嘗試著去理解這一切,而我們最終所能理解的也許只是“人生實難,大道多歧”這幾個字而已。按理說,在我這樣有學術興趣的讀者眼中,《甲骨文》的吸引力應該來自那些與甲骨文直接相關的段落,來自安陽的考古發掘現場,來自學者陳夢家、李學勤、石彰如,來自漢學家吉德煒、梅維恒、高島謙一。

  可事實并非如此。吸引我的是Polat、是取了跟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一樣名字的中國英語教師、是南京明孝陵的景點售票員、是在雅寶路附近小館子里吃飯的阿塞拜疆人??當然,最吸引我的還是何偉自己,他走到哪兒,他接觸了哪些人,那個地方、那些人才變得真正有趣起來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何偉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記者了,他是一個作家。他就是故事本身。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