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伍皓先生的三條計策

深圳《晶報》評論部主任李鴻文在《中國青年報》撰文批評云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皓,12月9日,伍皓欲因此起訴李鴻文及中青報,12日晚,伍皓宣布放棄起訴并稱是因為挨了領導批評。此番反復,伍皓受到了不少批評和嘲笑。作為明星官員,受到媒體指摘不可避免,給伍皓先生獻上三條計策,以后再發生類似事件時或許用得上。

上策:跨省感謝。笑納媒體批評是為官的應有風度,如果從他人批評那里吸取教訓而改進了工作,伍部長不妨打個電話、發條短信向批評者表達謝意。如此,也可為全國官員樹立一面紅旗。

中策:以文會友。如果認為批評實在是不公允,伍部長可以召開新聞發布會說明情況,或者公開撰文為己辯護。

下策:以法維權。官員握有公權力,理當受到更嚴格的輿論監督,如果動輒訴諸法律恐怕會有打不完的官司,是為下策。

以上三條計策雖有高低之分,但均為現代社會所接受。再附贈一條“腦殘之策”,雖用者眾,但不為社會所容:跨省追捕。

眾說紛紜:

伍皓先生身為高級記者和官員,又善于利用網絡輿論,那么他自當明白言論自由的可貴和重要,當然這不是說可以容忍別人曲解自己的本意,甚至“別有用心”的毀譽。如果伍皓先生真覺得有“冤屈”,不妨就利用自己最擅長的微博來發文回應。我想這種把理說出來的方式,會比動輒對薄公堂更能令眾人接受,也更符合伍皓先生的身份應當具有的胸懷。

(天津 晉良子 大二)

如果我國也有類似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之類的法令,那么根本就不是個問題。全社會對新聞自由都有了普遍共同的認識,恐怕伍皓先生想怒也怒不起來,打掉了牙也只能和血吞。

至于“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言論,可以理解為長久以來“唯上是從”思想的無意表露。當前,公務員在政治抱負和政治生命之間往往會有強烈的沖突感,所想和所做不能一致,不能不說他們也有著痛苦的掙扎。但祿是百姓所供,事也當為百姓所謀,牢記這一點才當得上“公務員”的名號。

不過伍皓先生有一點值得稱道的,那就是知道要走司法程序,而不是仗著自己的公職身份搞什么法外措施。應該承認,公職人員也是人,有自由抒發自己情感的權利,別人說自己的壞話自然會怒不可遏,繼而采取相應措施。但是更要記住自己公仆的角色,自己的行為是要放在公共視野之下受公眾監督的。如果別人的是侵犯了個人的名譽,那依法維護很正常也很必要,而如果僅僅是意見的相左做出善意的批評,也沒有什么惡毒的人身攻擊,那么這樣的反應就大大超出了必要的范圍,會給人以官老爺的大架子,平民百姓惹我試試!——這對官員群體的形象是一種傷害。

(infzm.com網友:high-strange)

 

網絡編輯:休休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