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關系一甲子

有學者認為,“如果朝鮮能夠成功地向中國模式轉型,中國的經濟負擔和外交成本都會大幅降低?!鼻疤崾浅r能挺過此輪半島緊張態勢。

責任編輯:郭力 馬昌博 李梁

有學者認為,“如果朝鮮能夠成功地向中國模式轉型,中國的經濟負擔和外交成本都會大幅降低。”

而其前提,是朝鮮能成功挺過此輪半島緊張態勢,畢竟外交局勢的穩定是內政調整的必要前提。

霧中的鴨綠江大橋,見證了中國與朝鮮的分分合合。 (CFP/圖)

12月20日,在延坪島演習的韓國軍隊剛剛發出第一炮,國際黃金價格應聲上漲超過1%。一個多小時后,當朝鮮人民軍終于沒有還擊時,那1%在半小時內跌回原價。

朝鮮《新聞聯播》的女主播以一句“不值得還擊”,像拒絕前男友一樣拒絕了韓國軍人。就在同日,美國媒體稱,朝鮮已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官員回返朝鮮。

還是在這一天,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王民說,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在內的安理會成員為避免朝鮮半島再次發生武裝沖突“作出了最大努力”。這種努力的結果是,在中國的堅決反對下,單方面譴責朝鮮的安理會“聯合聲明”沒能通過。

事實上,從天安號事件以來,為緩和朝鮮半島局勢,中國外交付出了很多。如果再上溯至朝鮮戰爭,60年來,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換,無論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中國和朝鮮一直是對方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

然而中國對朝鮮的“堅定支持”,在不同時代下包含著不同的內核。

1950年代“由中國同志統一指揮”

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鮮半島的炮聲穿過鴨綠江時,可以想象另一側新成立的社會主義中國是何等訝異。華東師范大學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華《毛澤東、斯大林和朝鮮戰爭》提到,當時包括毛澤東在內的中共最高領導人對這場戰爭的具體開戰時間毫不知情,對“社會主義兄弟”朝鮮的作戰計劃一無所知。

那一場戰爭令中國付出18.3萬士兵的生命;那場戰爭奠定了此后數十年中國對朝鮮半島的基本政策;而東亞政治、經濟和軍事數十年的分裂格局將在那一場戰爭之下固定化,歷經幾十年而難以撼動,直到今天。

當人們仔細查證這段半個多世紀前的戰爭歷史,會發現除了兩國輿論曾多次肯定的“唇亡齒寒”和“親兄弟般”的戰斗情誼,中朝兩國在軍隊指揮權、在中朝聯軍越過三八線后是否繼續南進、朝鮮鐵路管理權等問題和朝鮮戰爭停戰時機等問題上,意見也并非完全一致。

1950年11月,斯大林指示,完全贊成&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F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