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員工必選題:做奮斗者,還是勞動者?
奮斗者還是勞動者?兩者區別就是你是否愿意主動放棄年假和加班費。大部分華為員工都默默地接受了這份看似不合理的協議。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杜蕾
奮斗者還是勞動者?兩者區別就是你是否愿意主動放棄年假和加班費。大部分華為員工都默默地接受了這份看似不合理的協議。
崇尚“狼性文化”的華為試圖一直讓員工保持著奔跑的姿勢。 (CFP/圖)
“奮斗者”與“勞動者”,若老板要你在這兩個“標簽”中選一個,你會怎么辦?
25歲的周林最近就遇到了這個選擇題。他所在的華為公司,這家被稱為中國最神秘的通信制造企業,正在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奮斗者宣言”活動——員工們被要求提交一份申請,“自愿”成為“奮斗者”。不提交者,則自動劃入普通“勞動者”之列。
二選一中,員工所要付出的代價各不相同——“奮斗者”要承諾放棄帶薪年休假,非指令性加班費;而普通“勞動者”則可以享此福利,但他們在考核、晉升、股票分配等方面則“可能會受到影響”。至于將會受到何種影響,沒人知道。申請活動只通過口頭各級傳達,沒有白紙黑字的說明,也沒有統一的官方通知,部門領導對此均語焉不詳。
今年66歲的任正非在1988年創建華為,當時資本僅為2.4萬元人民幣。十年之后,它就成為了中國最大通信設備制造商。2009年,其全球銷售收入即達1491億元,凈利潤高達183億元。
在深圳坂田基地——占地約1.3平方公里的華為總部,聚集著上萬名工程師,在這里幾乎可以找到任何一所中國優秀大學畢業的學生。這里70%員工擁有碩士或碩士以上學位,還有幾千名博士、博士后。華為公司每年在高校的招聘被外界稱作“掠奪式招聘”。
以“狼性文化”著稱的華為,一直以來都試圖讓員工在危機意識中奔跑,不愿任何人將這份工作視為“鐵飯碗”。1997年,華為就讓所有市場部職員全體辭職再競崗。“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組織只要沒有新陳代謝,生命就會停止。”任正非在2000年如此評價當時那次辭職事件。
在2007年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前,華為斥資10億打掃門戶,發動7000員工先辭職再競崗,引發爭議,以致被輿論稱為華為的“辭職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